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活动方案:做路标
有益的学习经验:
1.不受物体大小,颜色和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认识8以内物体的数量。
2.学习按实物数量做圆点卡片。
准备:
1.地上画8个圆圈,每个圆圈的一半放实物,如积木或石子、铅笔等。实物的颜色、形状、大小、排列形式各不相同。放6、7、8件实物的圆圈各6个。
2.每个幼儿1-8的数字卡片一套,图片8张:图片上分别画着1-8件实物,每张图片的实物旁边画着8个圆圈。
活动与指导:
1.发给每个幼儿实物卡片,让幼儿数一数,每种实物有多少个,然后根据个数将卡片旁边相应的圆圈涂上颜色,涂完颜色后,将实物卡片按数的顺序排列好。
2.游戏:做路标。3个幼儿分别拿着6、7、8的数卡6张,在起跑线后站好,教师一声令下,各人立即跑去找与自己手中数字相同数量的实物圆圈,在圆圈内放一张数卡。先放完数卡且正确者为胜。全体幼儿玩一次后,交换数卡,继续进行。
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活动方案:使它们一样多
有益的学习经验:
进一步理解7、8;8、9之间的数量关系。
准备:(WwW.djZ525.cOm 励志的句子)
贴绒卡片:苹果7只、梨8个、香蕉9支,7-9的数卡一套。
活动与指导:
1.请两组幼儿(分别为7、8个)上前来站成两行,让所有幼儿数一数,每行幼儿有几个,问幼儿:要使两组的小朋友一样,可以怎样做?为什么?
2.以同样的方法比较数量8、9的两组幼儿的多少?
3.出示水果的贴绒卡片,按名称在贴绒板上排成一一对应的3行,让幼儿数一数每行水果有多少,在旁边贴上相应的数卡,随后,交换相邻组的数字卡片,让幼儿思考:这些水果和它旁边的数字一样多吗?怎样才能使它们一样多?(去掉一个或添上一个)。
4.教师出示任意一张数字卡片,要求幼儿分别发出比数字多1,少1或一样多的某一动物的叫声。
(1)引导幼儿数一数老鼠和花生;蚂蚁和米粒各有多少,将多的去掉1或少的添上1。
(2)启发幼儿先数一数水中有多少条鱼,画出鱼吹的泡泡7个,水底的水草8棵。
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活动方案:数彩旗
有益的学习经验:
巩固认识10以内的数,流利地倒数101。
准备:
1.图片1幅,图中从上到下按红、绿、黄、蓝顺序循环排列彩旗,每行彩旗数量从上到下分别有10l。
2.数卡110。
3.蝴蝶卡片6张,每片分别有49只蝴蝶。
活动与指导:
1.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图上的彩旗,并说出每行彩旗的数量,让先说对每行彩旗数量的幼儿上来把数卡贴在每行彩旗的旁边。
2.让幼儿从上到下读数卡5遍。
3.不规则地出示蝴蝶卡片,让幼儿说出蝴蝶的数量,并放上相应的数卡。
4.启发幼儿按数量从大到小重新贴卡片,然后读卡片5遍。
5.游戏:填空
(1)让幼儿按照101的顺序排列后面的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并说出理由。
(2)让幼儿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从任意一个数接数。正确选择一个数填空,并说出在前,在后,在中间。
延伸阅读
小班数学亲子游戏活动设计__万能通用范文
小班数学教案:好吃的水果
活动目标:
1、在看看、猜猜、讲讲中,了解水果的整体与局部的对应关系,复习4以内的按数取物。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知道一些常见水果。
2、材料准备:PPT《好吃的水果》、菠萝一个、水果整体和局部图片、操作纸盆幼儿人手一份、操作小水果卡片。
活动过程:
一、说一说、猜一猜1、猜一猜: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水果,你们来猜猜看是什么?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二页,菠萝局部(继续播放,出现更多局部,直到幼儿猜出完整的)2、摸一摸:菠萝的皮是什么感觉?(拿出菠萝请幼儿逐个摸一摸)小结:菠萝的外面的皮是一块一块的,上面还有许多叶子,摸上去是硬硬的、刺刺的。
3、找一找:菠萝找朋友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示三种水果的局部菠萝宝宝要找和他一样的朋友,这三种切开来的水果哪种是菠萝宝宝的朋友。
媒体操作:继续播放课件第三页,出现其他两种水果。
幼儿讨论:还有两种是什么水果,他们切开来像什么?
小结:还有两种水果宝宝是橙子和杨桃,他们切开来的样子都不一样,有的像五角星,有的像一朵花。
二、水果宝宝找朋友1、我们一起来选水果,请你们每人挑选一样你喜欢的水果。
2、你们选了什么水果?
小结:你们的水果有的是整个,有的是切开来的3、游戏:水果宝宝找朋友。我们来玩一个水果宝宝找朋友的游戏,现在要请你们去找和自己一样的水果宝宝手拉手坐下来。
4、共同检验(请幼儿两两介绍找的水果名称,如:我们是西瓜)提升:两个切开来的水果都是橙子,但是他们切得方法不一样所以切开来的样子就不一样)5、问题:我们今天认识了整个的水果宝宝和切开来的水果,数一数有几种水果宝宝?
三、做水果色拉1、幼儿讨论:这里有了这么多水果,这些水果可以怎么吃呢?(剥着吃、切开来吃、榨果汁、做果酱)有一个好办法可以让我们一次吃到几种水果,把水果做成色拉。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四页,出示水果色拉。
2、关键问题:我先来选要做水果色拉的材料,你们帮我看看,老师这盘色拉需要什么水果?
媒体操作: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盘子以及卡片。
小结:这盆水果色拉需要1个橙子、五片西瓜。
媒体操作:继续播放课件第五页,出示正确答案。
3、幼儿示范:请一名幼儿上来拿拿看。
4、幼儿集体操作,教师指导。(根据不同层次的幼儿,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5、共同检验,我们一起来看看选的水果对不对。
6、游戏:做色拉。儿歌:拌拌拌,拌色拉。苹果草莓放进去。(手中有这样水果的幼儿站起来做拌色拉的动作,反复进行3~4次)
小班数学教案:给图形宝宝排队
活动名称:给图形宝宝排队(小班)活动来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告诉我们: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科学教育内容的选择,既要贴近幼儿的生活,为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扩宽幼儿的经验和视野。而本次活动中的图形是幼儿在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图形,这让幼儿既会感到亲近熟悉,又感到新奇,对于老师来说,既符合现实水平,有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活动目标:
1.认知目标: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活动,初步感知一一交替排序规律。
2.情感目标:乐于参与游戏活动,体验到数学排序活动的乐趣。
3.行为能力目标:尝试按一一交替的方式给图形宝宝排对,并尝试大胆的讲述出来,获得一定的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材料准备:大图形宝宝一组,若干组小图形宝宝,盒子一个,颜色交替的闪光纸一串,大的红花一朵,小的红花若干朵,有马车的图片,关于喜羊羊和灰太狼排序的PPT,欢快、有节奏的音乐。
2.经验准备:提前让幼儿认识几种常见的图形,能清晰的知道自己的性别。
重点难点:
重点:在教师引导下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难点:动手操作,能按一一交替的方式排序。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景,初步感知排序师:今天图形宝宝送给了我们宝贝一件礼物,我们一起来猜一猜是什么呢?(教师拿出一个小盒子,幼儿回答)师: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结:彩色的闪光纸交替出现,先是蓝色,再是绿色,通过幼儿观察,初步感知排序。
二、集体探索(一)图形排队,找出图形排序规律。
1.图形宝宝是怎么排队的--学习图形间隔排序规律。
师:刚才就在我们看完图形宝宝送给我们礼物的时候,图形宝宝说要到我们班上来做客,哪个图形宝宝来了?来了几个圆形宝宝?还来了谁?(三角形),请你排在圆形的后面。(让圆形和三角形交替出现)师:现在我们来告诉图形宝宝,它们是怎么排队的?(幼儿回答)师:一个圆形,一个三角形(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叙述)师:排在最前面的是谁啊?后面又是谁啊?
小结:圆宝宝与三角宝宝是一个一个间隔着排队的。
2.图形宝宝不见了--初步尝试图形间隔排序师:这里还有一个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没排好队,我请一个小朋友来帮忙,就像前面图形宝宝一样,一个交替着一个排好队,谁愿意?(幼儿上去操作)师:这两个图形宝宝和前面排得一样吗?让我们一起来检查一下吧,告诉图形宝宝他们是怎样排队的吧。(教师引导幼儿一起叙述)3.游戏--什么图形不见了。
师:你们都将记住图形宝宝是怎样排队的吧,现在宝贝们都闭上眼,不许偷看哟!哪个调皮的图形宝宝藏起来啦!我们一起把它喊回来好不好?(教师从其中抽去一个图形,然后问幼儿哪个图形宝宝不见了。)三、幼儿自主探索,操作图形宝宝来排队师:我们玩到现在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有些不开心了,它说为什么你们一直都在帮助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排队,都没有帮它们排队。
师:宝贝们,我们现在就帮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排下队吧,就像,刚才三角形宝宝和圆形宝宝那样,一个接着一个,一个间隔着一个。
幼儿进行自主操作,教师在旁观察指导,提醒幼儿图形宝宝是一个间隔着一个排队。
四、交流讨论,总结分享师:我们看一下宝贝们是怎么样帮助正方形宝宝和心形宝宝排的队呢?(幼儿完成后,进行交流讨论,展示幼儿的作品)小结:图形宝宝要一一间隔的排好队。如果出现二二间隔等的创新排序,应该给予幼儿充分的肯定。
五、游戏男女宝宝排排队师:我给大家看一样东西,你们看下这个是什么?(幼儿回答)师:这个是图形宝宝们回家用的马车。唉,玩了这么久图形宝宝也累了,它们现在要回家了,它们邀请我们去家里做客。除了邀请了我们,还邀请其他小动物去它家玩。让我们看看都是什么小动物呢?
(一只喜羊羊,一只灰太狼,一一排列)。
师:啊,它们都准备上马车了。可是我们也要像它们那样排好队才能坐上大马车。我们这里有男孩子和女孩子,该怎么办呢?(幼儿回答)师:我们要一个男孩子和一个女孩子一一间隔的排好队。
小结:男孩子和女孩子一一间隔的排好队。
六、结束活动那我们现在就乘上马车出发吧!(在音乐中结束)活动延伸在本次活动以后,幼儿对一一间隔排列有了一定的经验。因此在本次活动结束以后可以让幼儿找一找周围的生活环境中一一交替排序的物品,与他人交流分享。
小班数学教案:帮助喜羊羊
设计意图:皮亚杰说过:数概念是幼儿在事物间建立两种关系的总和,其中的一种就是顺序关系,它是幼儿学数学前的准备阶段。大小排序是一项很平常的数学活动,但是怎样引导幼儿学习是大家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这里,我们尝试以游戏的形式,在简单、轻松的活动中,让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喜洋洋与灰太狼是幼儿喜爱的人物,能够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激进的探索氛围。跟随着情境,幼儿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层层深入的掌握大小排序。
活动目的:
1.乐于帮助他人,在观察、操作中体验发现的快乐。
2.感知探索按物体大小排序的规律。
3.愿意大胆表述自己的发现,发现排序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
对《喜羊羊灰太狼》有一定的了解物质材料准备:
1.课件《帮助喜羊羊》
2.人手一份大小脚印操作卡若干。
活动过程:
一、课件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演示ppt第3页,播放喜羊羊着急求救的课件,鼓励幼儿帮助他人,引起幼儿探索的兴趣。
二、顺应情境,探索按物体的大小排序的规律1.播放课件二(1)师:到羊村要经过树林,小朋友仔细看下,这些树是怎么排的呢?(2)幼儿观察、讨论,讲述自己的发现。
(3)师幼共同小结:树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一棵小一棵大一棵小一棵大的规律排列的。
2.播放课件三观察石头的排序,幼儿讨论、讲述石头的排序规律。
3.播放课件四(1)观察、讨论、讲述蘑菇的排序。
小结:树、石头、蘑菇是从标记红旗下面开始,按照一个大一个小,或者一个小一个大的规律排序的。
三、幼儿操作活动1.师:哎呀,不好了,美羊羊被灰太郎和红太狼抓走了,看,这是灰太狼、红太狼留下的脚印,大脚印是灰太狼的,小脚印是红太郎的,我们要救美羊羊,就要找出脚印的排列规律,才能跟着脚印走。2.幼儿操作,师巡回指导。
四、结束播放课件五1.师:我们跟着脚印找到灰太狼的家了,美羊羊救出来了。
2.喜羊羊觉得这个排序的方法很好,还能运用到哪些地方呢?
小学数学亲子课课堂教案__万能通用范文
小学数学亲子课课堂教案:玩宫字棋
设计意图:
1、走棋子是幼儿非常喜欢活动,将棋类活动和数学教育活动有机的结合,摆脱数学教育活动的枯燥性、抽象性,让幼儿在轻松、自主、自由的活动环境中学习数学。同时利用棋类的竞争性,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2、教师不需准备大量的教具,利用旧的正方体盒子,让幼儿在盒子的每个面上写上16的数字作骰子,然后,利用地面格子场地(塑胶格子、地砖格子、泡沫板格子)作棋谱,以幼儿的身体作棋子,让幼儿离开桌椅,自由结合,通过玩棋子活动,学习6的序数,人人进入游戏活动,使每个幼儿都参与数学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活动名称:
玩宫字棋学习6的序数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学习数概念的兴趣
2、培养幼儿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学习16的序数
活动准备:
1、格子场地(塑胶地板地格子、地砖地格子、泡沫板地格子)作棋谱,如下图
2、骰子(用废旧的正方体盒子制作)、宫字格纸棋谱一张、磁铁若干、粉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了解宫字格中棋子的位置,学习16的序数
出示宫字格纸棋谱一张,了解棋子的位置
a、数一数:宫字格纸棋谱上有几个格子(横排有几格,竖排有几格)。
b、看一看:先将棋子放在第一排中,让幼儿看一看棋子的位置,并讲一讲每颗棋子的位置。难点:先了解第几排,再了解第几个
c、想一想:你有什么地方不清楚?
二、小组活动:看图找位置
1、幼儿自由结合,在地上找一个棋盘。
2、数一数:横排有几个格子?竖排有几个格子?
3、看黑板上棋谱棋子的位置,让幼儿在地上的棋谱上找相应的位置,让幼儿相互检查。进一步了解6的序数。
4、听教师的口令,幼儿找相应棋子的位置。比一比,哪组的棋子走的快又对。
三、游戏活动:玩宫子棋(抢占位置)
1、利用骰子进行活动,黄色的骰子表示横排的数,绿色的骰子表示竖排的数。
小组幼儿相互投骰子,相互看数字,相互找位置,相互检查位置。
2、游戏活动《抢占位置》
a、讲解游戏规则:第一名幼儿自己投骰子,自己找位置,依次进行,如投的骰子数相同,前一名幼儿的位置就被后一名幼儿占领。
b、幼儿游戏,教师巡回检查活动情况。
3、幼儿讲一讲活动情况
四、活动后的延伸活动:
1、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进行活动,进一步掌握6的序数
2、师生共同设计新的游戏规则,增设新的游戏情节,进行游戏活动。
小学数学亲子课课堂教案:黑白棋大赛
活动目的:
1、通过“黑白棋大赛”帮助幼儿学习6的加法。
2、初步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
活动准备:
1、大棋谱两副,黑白棋子若干。
2、红、黄、绿、紫队标志一份,每队准备一副棋谱,若干黑白子。
3、数字卡片“6”以内加减算式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分队推选小队长
“分成四队,每队4个孩子,自己选出小队长”
二、黑白棋对抗赛
1、规则:每队选2名小队员先后参加比赛,第一名队员用黑子,第二名队员用白子,要求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我给你的数。
2、幼儿比赛,教师总结比赛情况。
三、合作摆“6”
1、规则:请一组的小朋友合作摆“6”,一行一种摆法列一道算式,要求算式不能重复,比比看规定时间哪一队找到的6的加法算式最多,最正确。(幼儿摆“6”)
2、相互检查
现在请你们相互检查,先看看他们列了几道算式,是否正确,如果有错错再哪?每队选一位小朋友告诉大家结果。(总结比赛情况)
3、“6子通”抢答赛
我这里有一张大棋谱,里面藏着许多6子通的6的加法算式,能能找到吗?
4、总结得分评出第一名。
五、个人竞赛:猜猜看
1、规则:我给你5个数字“2、5、1、3、4”请你用三十秒的时间记住,然后我把数字翻过去,请你指出和2加起来是6的数。
2、幼儿比赛,答对发奖。
六、延伸
刚才,我们想了许多办法使黑子和白子合起来是6,那么要他们合起来是7,该怎么摆棋子呢?我们到教室里去摆摆看好不好啊?
小学数学亲子课课堂教案:手指计算法
一、手指练习儿歌(伸出右手带动作表示)
1122伸伸手,3344点点头,5566弯弯腰,7788扭一扭,9900抬抬腿,动腿,动手和动口。
二、0的认识:0代表什么?0代表什么也没有。
顺口溜:0的性格很活跃,自然数离不开0。
10离开了0,就变成了1(制作小卡片1001)
20离开了0,就变成了2(制作小卡片2002)
30离开了0,就变成了3(制作小卡片3003)
40离开了0,就变成了4(制作小卡片4004)
50离开了0,就变成了5(制作小卡片5005)
60离开了0,就变成了6(制作小卡片6006)
70离开了0,就变成了7(制作小卡片7007)
80离开了0,就变成了8(制作小卡片8008)
90离开了0,就变成了9(制作小卡片9009)
三、5的组成图:
1●○○○○41+4=5145
2●●○○○32+3=5235
3●●●○○23+2=5325
4●●●●○14+1=5415
5●●●●●05+0=5505
四、5的手指练习:
1+4=52+3=53+2=53+2=54+1=55+0=5
10以内的加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每当数到10的时候,着重再说一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20的时候,着重再说二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30的时候,着重再说三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40的时候,着重再说四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50的时候,着重再说五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60的时候,着重再说六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70的时候,着重再说七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80的时候,着重再说八个10,
从1数到99,每当数到90的时候,着重再说九个10。
二、10的组成图:1+9=106+4=10
2+8=107+3=10
3+7=108+2=10
4+6=109+1=10
5+5=1010+0=10
三、10以内加法计算:
2+4=3+6=4+4=1+6=5+4=6+2=7+2=8+1=
1+9=3+7=5+5=7+3=9+1=8+2=4+6=
6+4=2+8=10+0=
四、10以内减法计算:
9-1=9-2=9-3=9-4=9-5=9-6=9-7=9-8=9-9=
8-1=8-2=8-3=8-4=8-5=8-6=8-7=8-8=
7-1=7-2=7-3=7-4=7-5=7-6=7-7=
6-1=6-2=6-3=6-4=6-5=6-6=
5-1=5-2=5-3=5-4=5-5=
4-1=4-2=4-3=4-4=
3-1=3-2=3-3=
2-1=2-2=
1-1=
两位数不进位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100以内两位数的加法练习:
16+23=3915+50=6533+61=9442+57=99
31+15=4660+16=7615+64=7932+67=99
两位数不退位减法
65-15=5088-33=5599-24=7588-55=33
99-35=6479-25=5477-25=5299-47=52
抢答:49-24=2544+55=9988-55=3399-33=66
74-52=2299-67=3299-58=4199-44=55
99-67=3299-47=5287-36=5147-25=22
99-35=6464-14=50
20以内的加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①5的组成
②10的组成
③计算:1+93+75+57+39+1
8+24+46+42+810+0
三、20以内加法:
9+9=?左手加10,右手减1=18(此时要熟记10的组成)
9+8=?左手加10,右手减2=17
9+7=?左手加10,右手减3=16
9+6=?左手加10,右手减4=15
9+5=?左手加10,右手减5=14
9+4=?左手加10,右手减6=13
9+3=?左手加10,右手减7=12
9+2=?左手加10,右手减8=11
9+1=?左手加10,右手减9=10
四、两位数的加法法则:
十位上的数在左手上加,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加,右手满10,向左手加10。
五、练习计算:
8+5=?左手加10,右手减5=13
8+8=?左手加10,右手减2=16
7+4=?左手加10,右手减6=11
20以内的减法
一、手指练习:从1数到99
二、复习:10的组成
三、20以内减法计算:
1.右手够减:
15-515-415-315-215-1
16-616-516-416-316-216-1
17-717-617-517-417-317-217-1
18-818-718-618-518-418-318-218-1
19-919-819-719-619-519-419-319-219-1
2.右手不够减:
18-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9
17-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8
17-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9
16-9=?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1=7
16-8=?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2=8
16-7=?右手不够减,左手退10,右手加3=9
四、两位数的减法法则:
十位数上的数在左手上减,个位上的数在右手上减,右手不够减,左手去10减。
五、练习计算:
15-614-713-812-511-610-79-8
17-918-615-814-813-512-1019-6
2岁数学启蒙亲子游戏设计__万能通用范文
2岁数学启蒙亲子游戏设计:分一分
活动目标:
积极参加分类活动,能按事物的种类和数量等特征进行分类,发展思维能力。(重点)
活动过程:
1、引导幼儿了解画面内容。出示视频照片画面,引导幼儿说一说:“画面中有什么?风车、皮球和娃娃等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什么?每种玩具的数量是多少?”为幼儿进行分类活动做准备。
2、每人一捆图片玩一玩“分一分”的游戏,引导幼儿尝试按事物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将卡片分开,想一想可以怎样分?引导幼儿确定分类标准,尝试按照文具、水果和玩具的概念进行分类,或从功能上进行分类,如:用的、吃的、玩的等。
3、观察幼儿操作情况,可引导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实物的数量,在按照数量将每组卡片继续分,如:将水果按照数量分成7个和8个两组等。
4、引导幼儿说一说是怎样把卡片分开,为什么这样分。对不正确分类方法的幼儿,可请幼儿演示分卡的过程,教师帮助其概括出分类的标准,与大家共同分享。
2岁数学启蒙亲子游戏设计:找图形
设计意图:
图形在孩子们现实生活中到处可见,世界上各种物体都是由各种形状和它们的变体而构成.小班的时候,孩子们就认识了圆形,三角形和正方形,长方形.当我们把各种图形展现在孩子们面前时,他们都能自发地用稚气的小手拼出很多物体.为满足孩子们强烈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特设计这一活动,旨在让幼儿更好地掌握图形基本特征,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团结协作能力。
目标:
1、巩固幼儿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的基本特征的掌握。
2、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结协作能力。
准备:
1、已学会各种图形特征。
2、各种大小的图形卡片,小篮数目同幼儿人数,筷子,毛线若干,笔,绘画纸。
3、自制小路,上面镂刻大小不同的图形土坑,将镂刻下来的图形作成铺路的石头。
过程:
一、找朋友音乐进活动室,找到朋友后搭好肩膀。
二、情景导入,激发幼儿活动兴趣。
1、我们去图形王国旅行,坐上火车出发啰!
2、**站到了,标志是什么?由哪些图形组成?**形有几个?
3、图形王国到了,下车吧!看!那边有许多五颜六色的小石头,大家挑一个自己最喜欢的捡.
4、引导幼儿观察,鼓励幼儿边操作边交流,大胆介绍自己喜欢的石头(颜色,形状)
三、铺石头
1、“前面有一条路,怎么有那么多的坑啊?怎么办呢?我们用捡来的石头把坑填平吧!”
2、幼儿自由操作把捡到的石头一一对应地嵌入相应形状的坑里
3、发现问题-“石头快没有了,但还有坑没铺好,怎么办?”
4、幼儿再次操作
5、老师发现这块石头很特别,是用两种颜色的石头拼起来的,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方法.
6、引导幼儿想办法合作,用捡来的石头铺平所有的坑。
小结:用几个图形能拼出一个新的图形.
四、跟图形宝宝玩游戏
(一)幼儿操作,摆各种图形
图形宝宝为小朋友们准备了筷子和线,请小朋友们自己选择喜欢的材料把自己喜欢的图形宝宝拼出来
(二)拼画
1、师:小朋友们在盘子里挑选自己喜欢的几种图形,拼成美丽的图案,拼好一种就把它画下来,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变的东西和别人不一样
老师将幼儿的作品用相机拍下,投射在背景墙上,让幼儿互相欣赏。
2、幼儿互相介绍,并请个别幼儿上来说说:我用**图形和**形变成了**
五、结束部分
1、师:在我们生活中还有謻由图形的东西,回去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看,并把它画下来。
2、坐火车回家。
2岁数学启蒙亲子游戏设计:有趣的笔
活动目标:
1、识别各种特征的笔,尝试按笔的不同的特征进行一维、二维的分类。
2、发展幼儿观察、辨别、归案的能力,体会数学的生活化,体验数学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蜡笔,油画棒(红黄两色)各4支,勾线笔、铅笔(红黑两色)各40支,篮子若干,托盘若干,蒙氏架两个。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感知一维
1、师:你们知道制笔厂吗?(是生产笔的地方)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制笔厂帮忙好吗?
他们生产的第一批笔就放在你们的凳子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是什么笔?(蜡笔、油画棒)那跟旁边的好朋友比比看,有什么不一样呢?(颜色、粗细、高矮、种类)解释种类
小结:工厂里的叔叔请我们帮忙,要给这批笔分一分,你们愿意吗?
师:那怎么分呢?他们的第一道工序给了我们两个标志,你们说怎么分?
小结:刚才我们根据男孩、女孩的标志把笔分了一次。看看第二道工序可以怎么分呢?
2、第二道工序,给我们准备了两个笔筒请我们把笔放进去,那我们可以怎么分呢?请两个小朋友来操作,提问:为什么这么分?
请男孩子、女孩子根据不一样的一维分笔。贴上标志。
小结:刚才我们按颜色(**)分法完成了第二道工序。
二、进行二维的示范练习操作
1、你们干的太好了,制笔厂又生产了一批新的笔,你们看有什么笔?(勾线笔、铅笔)
他们有什么不一样?(颜色、种类、有盖无盖、长短)
2、那看看我们又能帮什么忙了呢?工作人员给了我们4个笔筒,他会请我们怎么做呢?(按照标志把笔分放到各个笔筒)不会回答的话,提问:笔筒上有什么?(标志)我们看看这些标志告诉我们什么?
出示“红色的勾线笔”“黑色的铅笔”“红色的铅笔”“黑色的勾线笔”四个笔盒。
一个个笔筒解说,教师示范两个笔筒,其余两个请幼儿操作。
3、这个工序怎么做你们明白了吗?那好,请你们每个人找到一份工作材料,按照笔筒上的要求完成这道工序。完成以后请把笔筒放到货架上。
4、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5、检验小结:看看分对了没有?
三、活动延伸,感知三维
1、师:看看制笔厂还有些不同的标志,你们看看是什么?谁知道?
2、出示几张三维的标志,让幼儿认识标志,感知三维
3、师:你们真棒,瞧,制笔厂的厂长要来夸我们了。(请一个老师来夸小朋友工作做的好,送给每个孩子一支笔)
4、在给孩子送笔的环节中,自然结束教学活动。
托班音乐亲子游戏__万能通用范文
托班艺术教案:音乐接龙
一、活动目标
1.大胆参与游戏,乐意与同伴共同体会游戏的乐趣。
2.喜欢欣赏世界名曲,感受欢快的4/4节奏。
二、重点和难点
1.幼儿欣赏世界名曲,感受快乐的4/4节奏是重点。
2.与同伴合作,共同表现节奏是难点。
三、设计思路
托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逐步发展,在各项活动中与同伴合作相玩能体会游戏乐趣。音乐游戏“音乐接龙”就是在此思路上设计而成的。同时让托班的幼儿接触一些世界名曲,也能给予幼儿美的薰陶。
四、材料准备
1.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录像。
2.“拉德茨基进行曲”磁带一盘。
五、流程
感受、探索(角落活动)--欣赏、体会(集体游戏)--表达、表现(角落活动)
1.角落游戏中自由欣赏曲子、感受节奏,探索乐曲的特点。
①在角落里让幼儿反复观看“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拉德茨基进行曲”录像,让幼儿知道这是世界名曲,感受乐曲的欢快,可让幼儿自由发挥翩翩起舞。
播放录像可持续二个星期,让每个幼儿参与感受过。
②在角落里可以让幼儿尝试采用有多种节奏表现乐曲。比如|XXXXX|;比如|XXXXXX|;比如|XXXXX
X|;还比如|XXXXXX|。幼儿在各种节奏型的后拍奏中,体会乐曲的欢快。
可让幼儿在角落里以小乐队的形式来大胆尝试,感受4/4节奏。
注:在角落游戏中的探索是轻松的,愉悦的,教师安排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反复熟悉,达到耳熟能详的效果。
③在体育游戏中玩“击鼓接龙”的游戏,熟悉“接龙”游戏的玩法和规则。幼儿排成一条长龙第一个幼儿击鼓四下再拍四下第二个幼儿的手即完成排到龙尾,由第二个幼儿击鼓四下再拍第三个幼儿四下手排到龙尾,接力依次。幼儿分成四队比赛谁最快。规则击鼓和击后面一位幼儿的手均四下。
此游戏的玩需可以帮助幼儿参与“音乐角”的游戏。
2.集体游戏中共同欣赏,合作相玩,体会游戏的乐趣。
①教师播放录像,幼儿听赏,说说听赏的感受。
②交代游戏名称、玩法、规则,激发幼儿游戏乐趣。
第一遍全体幼儿组成一条龙(玩法如体育游戏“击鼓接龙”,幼儿先自己拍手四下再拍第二个小朋友手四下变成龙尾,再由第二个幼儿自己拍手四下再拍第二个小朋友手四下再变成龙尾,依次接龙,直至音乐结束)规则是听好音乐节奏。
第二遍将幼儿分成二组变成二条龙,进行比赛,哪一组接龙正确又节奏合拍为赢,鼓励幼儿大胆参与,切准节奏。
第三遍将幼儿分成四组变成四条龙,进行比赛,哪一组接龙正确又节奏合拍并能表现出欢快情绪的为赢,鼓励幼儿大胆表现。
③教师发音乐,幼儿自由表现:可以变化节奏接龙、可以用其他肢体语言表现乐曲。
注:幼儿在集体活动中感受欢快的4/4节奏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幼儿体会和同伴合作相玩、共同表现的乐趣。
3.角落里的延伸活动,进一步感受节奏、欣赏曲子,并且各种方式表现与表达。
引导幼儿在角落里可以继续运用自编舞蹈以及其他节奏表现乐曲,教师还可以运用“小舞台”的形式让幼儿大胆表现。
托班音乐艺术教案:小鱼和鲨鱼
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聆听的习惯,感受小鱼和鲨鱼不同形态的音乐,引导创编各种小鱼游的动作,表现其音乐形象。
2、激发幼儿喜欢小鱼的情感及做音乐游戏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
重点:引导幼儿创编各种小鱼游的动作。
难点:分辨小鱼和鲨鱼两种不同情趣的音乐。
准备:
大海图一幅,各种水生动物。
过程:
一、幼儿听音乐,开火车来到“海边”。
问:我们来到了哪里?
大海里有什么呀?
幼儿自由想象,教师根据回答,在图中放上螃蟹、海马、乌贼虾、带鱼、鲸鱼、小鱼和鲨鱼等。
二、初步感受小鱼的鲨鱼的音乐。
1、自由想象音乐。(完整欣赏音乐一遍)
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好听的音乐,想听吗?我们来听吧!
问:你听了音乐,有什么感受?
2、小鱼和鲨鱼也来了,听听看,哪是小鱼游,哪是鲨鱼游。(完整欣赏一遍)
(1)欣赏小鱼游的音乐,创编小鱼游的动作。
A.我们来听这段音乐是谁来了。(幼儿欣赏辨别)
B.小鱼怎么游的?
C.我们跟着音乐来游吧!幼儿跟着音乐做小鱼游。
D.老师请出一位能跟着音乐节奏游的“小鱼”示范。(引导幼儿发现,这条小鱼能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
E.集体跟着音乐有节奏地摆动。
F.小鱼还可以怎么游?让幼儿创编各种不同的小鱼游的动作。
G.跟音乐不同的小鱼游。
(2)欣赏理解鲨鱼的音乐。
A.听听着段音乐是谁来了?
B.鲨鱼的音乐听上去怎么样?(幼儿自由想象)
C.鲨鱼遇到小鱼会怎么样?(幼儿自由述说)
D.辨别小鱼逃跑的乐句。
音乐中有小鱼逃跑的乐句吗?我们来找一找!
三、师生合作游戏。
1、出示头饰,激发幼儿玩游戏的热情。
2、交代游戏要求:
A.老师做鲨鱼,小朋友做小鱼,小鱼可以按自己喜欢的小鱼游动作参加游戏。
B.听到小鱼逃跑的乐句,才能逃跑。
3、游戏。
4、简短小结,请一幼儿做鲨鱼再次游戏。
托班艺术教案:音乐对比欣赏
教学目标:
1通过听觉`随音乐起舞的动作感知及对音乐所表现的心情及内容的不同的对比,来感受音乐a与音乐
b的不同,体验活泼地与抒情地的乐曲风格,了解它们所表现的情绪的异同.
2.通过对乐曲的内容的想像发展幼儿的想象创造能力.
3.培养幼儿的艺术感受能力,提高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情绪体验能力.
教学准备:
事先制作好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点击课件:“谁来了?”(花仙子).“美丽的花仙子给我们带来两段美妙动听的音乐,想不想听一下?”
1`点击音乐a:“这段音乐听起来怎么样?表现了一种怎么样的心情?”欣赏音乐a.
2`点击音乐b:“这段音乐听起来与音乐a有什么不同?比较一下.”
3`小结:音乐a活泼欢快,听起来心情轻松,有种想跳跃的感觉,音乐b优美抒情,比较柔和;
音乐a节奏欢快,音乐b节奏缓慢.
二`通过跟随音乐跳舞来感受两段音乐的不同.
1`听音乐a我们来跳一下舞,感觉怎么样?
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起舞.教师把幼儿的动作连起来,让幼儿完整跳一遍.
“你们在跳舞的时候心情感觉怎么样?”(心情愉快,节奏活泼欢快)
2`同上随音乐b跳一下舞,感觉怎么样?
请幼儿自由创编动作,随音乐起舞.教师把幼儿的动作连起来,幼儿完整跳一遍.
三`能过分段想象`欣赏乐曲所表示的画面来感受乐曲的风格.
1`想象一下我们怎么样的心情下用音乐a来表示?我们什么时候会心情很高兴?
幼儿自由讲述,表达.
小结: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有些事使我们心情很高兴的时候,可以用音乐a来表示.
作曲家们就是在很高兴的时候为了表达愉快的心情才创作出这些乐曲的.
2`音乐a表现了森林里的小动物快乐的生活,请你猜一下有哪些小动物在于什么快乐的事情?
教师适当启发:“我也来猜一下,是.......”点击课件.幼儿自由猜想,发表意见.
3`完整欣赏一遍音乐a(配画面的).幼儿表达内容.再次欣赏音乐a.
4`同上想象一下音乐b所表示的画面.用同样的方法启发.
5`完整欣赏音乐b(配画面的).
6`比较两段音乐所表现的内容的差异性(也可说说相同点).
(音乐a所表现的内容较动,音乐b所表现的内容较静)
再次欣赏音乐b.
四`选择相应的画面.重点指出画面的配乐不是决对的,如小鱼游可有两种选择,并用不同快慢的动作表示不同的感觉.
五`完整欣赏音乐a和音乐b(配画面的).
六`和花仙子告别,在音乐声中跳舞结束.
数学亲子大赛活动方案设计__万能通用范文
数学亲子大赛活动方案设计:代数型加法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体验将一组物品抽象为数和运用数学符号描述事物的过程。
2、通过两项和三项加法练习,使幼儿进一步理解加法的含义。
3、培养幼儿的视图能力,发展幼儿的抽象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磁性教具若干。
2、幼儿用书第32页,记录笔。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
“小朋友,昨天晚上老师做了一个非常好玩得梦,想不想知道?我梦到动物王国的一家商场要开业了,门前贴了一张海报:开业这天向顾客免费发放赠券,顾客可用赠券领取不同数量的礼品。”
(出示图一:红黄蓝三种颜色的色卡)
“小动物们听说这个好消息都早早的赶来了,大家来看看都有谁呢?”
(出示贝贝羊、胖胖猪和嘟嘟牛)
二、布题
1、“它们都挤到前边看海报,到底这些礼券可以换什么礼品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表格中展示玉米教具)
“请小朋友帮小动物看一看每张赠券分别可以兑换多少个玉米?”
红色赠券可以换多找个玉米?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幼儿点数并记录。
黄色、蓝色赠券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一个小朋友来说一下,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把数字写在对应的表格中。
(红色:3黄色:2蓝色:4)
2、“嘟嘟牛得到了一张红色和一张蓝色礼券,它问我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请小朋友帮忙来算一下吧。
我们先来看一下红色礼券可以换多少个玉米,蓝色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它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请在下面的括号中把他们写出来。”
请幼儿操作,并用数记录下来。把它们合起来就是嘟嘟牛可以得到的玉米教师写出加法算式3+2=5.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及时给与肯定。
教师讲述:问一共有多少个我们就可以用一道加法算式来计算。
加法算式:3+2=5
3、“贝贝羊也领到了礼券(出示黄色和红色礼券)它一共可以换多少个玉米呢?请小朋友来算一下,它们分别可以换几个玉米请用数字表示出来,可不可以用一个加法算式来计算,你能不能写一个加法算式。”
请幼儿操作并尝试写出加法算式,请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完成。请幼儿读出这个算式。
加法算式:3+4=7
4、“胖胖猪高高兴兴的回来了,它得道了三张礼券,(教师出示三张礼券)
它可以换多少个玉米?
请小朋友帮他算一算,每张礼券可以换几个玉米,请你把数字写在下面的括号里,”
请幼儿说明理由,并尝试写出连加算式。
请幼儿说出不同的算法。
教师总结:连加可以先算前两个数也可以先算后两个数,再用另一个数和这个得数相加”加法算式:2+3+4=9
三、评价练习
小动物们都说我们班的小朋友聪明,宝宝兔也来找大家帮忙了,原来宝宝兔到这家商场购买了许多胡萝卜,他想装进这四个不同颜色的箱子里面。
教师讲述要求:(读题目并演示)每个箱子要按表格中的数量来装,并做好记录,红色箱子装3个,我们就在下面的表格中写数字3,其他三个箱子分别装多少个也要帮他记录下来。然后帮他算出下面这些箱子中一共装了多少个胡萝卜?
教师边说边演示一道算式:5+4=9
幼儿练习,教师巡视指导,将作品展示出来。
四、教师小结
请幼儿集体欣赏作品,教师进行积极肯定的讲评。
小朋友今天表现真不错,帮助小动物解决了大问题。其实在生活中也经常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我们用加法来计算,只要你认真计算,算得准确就能解决这些问题。希望每个小朋友小朋友都做一个乐于助人的好孩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你会得到快乐。
数学亲子大赛活动方案设计:看图学习7的加法
活动目标:
1、根据不同的画面进行讲述,并列出相应的算式,从而感知加法算式所表达的数量关系。
2、理解交换规律,懂得运用互换规律列出另一道算式。
3、积极探索数学活动,乐于讲述探索结果。
活动准备:
1、教具:城堡图一副(分为三层,每一层分别有表示7的加法的三副图,用纸覆盖)、水果单一张。
2、学具:城堡图人手一份、水果单人手一张。
活动过程:
一、开火车:复习7的组成
师:城堡王国的国王邀请我们去他的国家玩,你们愿意吗?那让我们快点乘上7次列车(出示数字7)出发吧。
师: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你的火车X点开?
幼:嘿嘿,我的火车X(1)点开,我的火车X(6)点开。
二、情境感知登城堡:看图学习7的加法
1、师:看,城堡王国已经到了,国王说了,他在城堡里藏了许多的问题想考考我们小朋友,那我们就先去这座最大的城堡去看看好吗?
2、师:我们先登上城堡的一楼,原来这层楼上有三幅图,谁愿意来讲讲呀?
国王想考我们的是看了这三幅图谁能列出一道算式?回答出来后就可以上二楼、三楼。
3、幼儿操作
师:那我们每人都去一个城堡回答问题吧,速度慢的呢,可以只在一楼回答,速度快的可以去二楼三楼。别忘了把你的答案写的清楚一点。
4、总结:
师:你刚刚碰到了什么问题?(用三句话表达三幅图)你是怎么回答的?(幼儿列的算式)老师记录
请幼儿观察这些算式“它们有个小秘密,看谁能先找出来?“
师总结:这些算式的得数都是7,而且都是加法,那么这6道算式就是7的加法算式。
师:象1+6=7、6+1=7这两道算式数字相同,位置不同,但得数不变,所以看到1+6=7马上就想到6+1=7,我们把他们称为朋友题,同样我们看到2+5=7就会想到什么呢?看到
三、内化迁移游戏:买水果
1、师:城堡国的国王夸我们都很聪明,送了我们每人一张水果券(出示水果券),我们先来看看水果的价钱。
2、国王又想考我们了,他说,7元钱只买两样水果,你会买什么?为什么?还可以买哪两样?
3、幼儿操作
4、讲评:你有几种方法?买的是什么?
5、师:如果7元钱买三样水果呢?
四、结束:
6、好我们一起去水果店选购吧。
数学亲子大赛活动方案设计:数的守恒
教学目标:
1、引导幼儿排除外部因素(颜色、大小、空间排列形式、空间距离)的干扰,并理解体验5以内数的守恒。
2、培养幼儿对数的兴趣,从而发展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初步让幼儿感知数的守恒。
教学难点:用不同的方法来验证数的守恒。
教学准备:1、情景表演(数量相同,大小不同,引起2个小动物发生争吵)请中班幼儿来表演。
2、课件(制作大小不一,颜色不一,排列不一的花)
3、操作材料,用卡纸做的三角形(2个颜色,大小)
教学过程:
一、引题,运用情景表演
(请两个中班的小朋友来表演,表演叙述,出事两个小动物和两个箩筐,一个大一个小,都是小箩筐里的东西多,接着就发生争执)
提问:小朋友你看他们怎么吵起来呢,让老师去看看,看看有什么要帮忙的?
(从中引入数的守恒,教师可小结虽然箩筐的大小不一,但里面装的东西的数量是不变的,是一样多的)
二、学习数的守恒
1、看课件
(1)、出示两幅颜色不同的花,让幼儿观察,说说什么不同?并数数数量是不是相同的。
小结:刚才的花啊,颜色不同,但是它的数量是相等的,都是5。
(2)、出示大小不同的两幅画,先让幼儿观察,提问:大的有几朵?小的有几朵?除了颜色一样以外还有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一个大的和一个小的他们数量都是一样的,都是5,所以看东西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的,和大小没有关系。
(3)、出示四幅排列不同队行的图,让幼儿观察,他们哪里不同?哪里是一样的?
小结:虽然他们排队的方式是不同的,但是他们的数量还是一样的,都是5。
三、幼儿操作
(1)、老师告诉幼儿操作的方法,每个小朋友只能拿5个图形宝宝,组成不同形状的图形。
(2)、请每组推选一个好的,上来到投影前演示给小朋友看,让他自己说说。(自己的方案)
四、老师总结
刚才啊,4组小朋友选上来的代表啊,各个都棒极了,都用不同的方法演示了,其实啊我们的生活中啊,还有许多像颜色不同,大小不同,但数量是相同的东西,下面老师就带你们去一起找找吧。
中班数学游戏方案五篇__万能通用范文
中班数学游戏优秀方案(一)
设计意图:
所谓一维就是物体的位置在一条直线上,只涉及或前后、或左右、或上下的位置对应。序数和空间位置的对应是最简单的一维对应,为以后更复杂的空间位置的教学打基础。序数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本活动用故事情节穿插,让幼儿反复操作,能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并强化对序数的认识。
活动名称:数学活动内容:排第几
活动目标:
1.认识1-5的序数,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
2.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建立一维的空间位置。
活动重点:
初步了解序数的含义,认识1-5的序数
活动难点:
会用序数词表达物体排列次序。
活动准备:
1.小动物(大公鸡、小猴子、熊猫、小狗、山羊)的图片各一张。
2.五节车厢的小火车图片或挂图。
3.教学挂图,幼儿用书。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自然导出序数概念。
(1)故事导入:动物王国有一列小火车,小动物们决定乘火车去北京玩一玩。教师出示五节车厢组成的小火车挂图,请幼儿数一数小火车共有几节车厢。(1.2.3.4.5.,共有五节车厢。)(2)请幼儿用数字王国里的数字宝宝来为这几节车厢做上标记。(引导幼儿把数字宝宝贴在车厢上。)(3)教师标识数卡。
教师:我们怎么来标上数字呢?(我们先找到火车头,从火车头的一边开始标数字。)教师边演示边说:这里是第一节,我们用数字1表示,把数字1贴在上面;这里是第二节,我们用数字2表示,把数字2贴在上面(4)教师请幼儿数一数、说一说每节车厢的顺序: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
(5)教师拿出动物图片,一边示范讲解,一边把相应的动物放入相应的车厢上。大公鸡坐在第一节车厢,小猴子坐在第二节车厢,熊猫坐在第三节车厢,小狗坐在第四节车厢,小山羊坐在第五节车厢。
2.理解序数的概念,口头表达谁在第几节车厢。
(1)火车开了很长时间,停下了请乘客们下车休息一下,小动物们都下了车。
(2)等火车准备要开走的时候,熊猫着急了,因为它找不到自己的车厢了,它也不记得自己坐在第几节车厢了。
(3)谁愿意帮助它呢?可以怎么帮助它?(告诉它是第几节车厢,或直接带它去。)(4)请小朋友说一说谁在第几节车厢。
3.理解序数的概念,通过操作尝试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
请几名幼儿分别把小动物的图片放在挂图空格处相应的位置上,进行序数与空间位置的对应练习。
4.利用幼儿用书,完成操作练习。
(1)共有几只小动物在玩滑梯?它们分别排在第几位?
(2)请在每个小动物后面对应的方框内打√。
活动延伸:
1.利用体育活动中《排队》等活动,复习序数。
2.家园共育:家长可引导幼儿进行数楼梯、数台阶等活动,巩固幼儿对序数的理解。
中班数学游戏优秀方案(二)
教学目标:
1、使孩子们同过观察,比较,表演,游戏等活动认识1――9各数的相邻数。
2、通过学习相邻数,进一步了解一个数与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多1和少1的关系,进一步掌握数序。
教学准备:
1、绳子,大块的布,若干小泡沫垫子;小草,小花,用伞做的蘑菇(每个花和蘑菇上有一个数字),地毯。
2、纸做的蝴蝶翅膀,蝴蝶触角,若干数字;数字娃娃的头饰。
3、小朋友会玩游戏《蝴蝶找花》。
教学过程:
一、老师、小朋友一起布置数字王国。
1、把小泡沫垫子拼成T型舞台,把绳子牵起来,遮上布,分成表演的前台和后台。地毯在地上,在空地上撒上花和草,放上伞做的蘑菇成草地。
2、大家合作给蝴蝶翅膀涂上漂亮颜色。
3、小朋友们选择角色进行装扮:蝴蝶戴上翅膀,挂上数字;数字娃娃戴上头饰,剩下的孩子做数字王国的客人。
二、、小朋友去数字王国做客。
师:今天我们要去数字王国做客,数字王国里做多的是什么呀?(数字)是啊,每个孩子一定要有一个数字,才能进入数字王国的。
三、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见面。
师:咦,数字娃娃怎么不见呢?我们一起喊喊吧!
1、数字娃娃(2)从布景后跳出来:“我在这里呢!”小朋友热情的和数字娃娃打招呼。
2、数字娃娃(2)说:“接下来出来的是我的邻居,他的数字比我的数字少一个,你们猜猜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1)就出来。
3、老师:数字娃娃(2)还有一个邻居,他的数字比数字娃娃(2)多一个,他是谁呀?(小朋友说对了,数字娃娃(3)就出来)1和3是2的邻居,也可以说1和3是2的相邻数)。
4、依照此方法,1――9的数字娃娃有趣的出来。
5、给数字娃娃按数序排好队。
6、请数字娃娃和小朋友坐在一起,不过数字娃娃的数字和小朋友脸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就可以坐在一起。
四、观看蝴蝶的时装表演。
1、师:今天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蝴蝶们还准备了一场时装表演呢!最先出场的是3号蝴蝶,大家欢迎!
2、在动听的音乐声下,3号蝴蝶在T型台上表演。
3、师:接下来出场的蝴蝶身上的数字和3号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小朋友说他们是谁呀?(2号和4号,可以反复强调2比3少一个,4比3多一个)现在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2号和4号蝴蝶出场!
4、依照此方法1――9号蝴蝶都出场。
五、小朋友和数字娃娃给蝴蝶献花。
1、小朋友、数字娃娃、蝴蝶手牵手边成一个大圆圈。
2、师:我们的蝴蝶表演的这么好,我们应该怎么表示呢?(献花)我们到草地上采一些漂亮的花送给它们吧!花上面的数字和蝴蝶身上的数字是相邻数,那朵花才能送给蝴蝶的
3、小朋友、数字娃娃采花,鲜花。(把花贴在蝴蝶的身上)
六、音乐游戏《蝴蝶找花》。
1、交代游戏规则:大家一起随音乐自由表演,蝴蝶到处飞舞,唱到一半的时候,每只蝴蝶做一个花心,身上的数字和花心的数字是相邻数的小朋友,数字娃娃就做花瓣,手牵手把花心围起来。音乐完了,就从头再玩。
2、大家玩游戏。
七、结束。
1、放打雷的音乐。
师:呀,要下雨了,我们到蘑菇下躲雨吧。免的挤在一起,你身上的数字和蘑菇上的数字是相邻数,你就进去躲。
2、大家都躲在蘑菇的下面。(放下雨的音乐声)。
3、关掉音乐。
师:看,雨停了,我们也该回家了,和蝴蝶、数字娃娃再见吧!
4、小朋友和数字娃娃、蝴蝶说再见,自由走出数字王国。
中班数学游戏优秀方案(三)
活动目标:
1.复习巩固对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的认识,帮助幼儿进一步掌握椭圆形、梯形的特点。
2.引导幼儿大胆尝试用自己用数字来记录图形的数量。
3.提高空间知觉的敏锐性。
活动准备:
1.自制课件:图形、图形拼贴的小鸡、小猪、小金鱼、房子、乌龟、小狗等等。
2.幼儿人手一份作业纸笔
活动过程:
一、播放图形PPT。
1.“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来了几位图形宝宝,看看都有谁?”出示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正方形(四个角一样大,四条边一样长)、长方形(两条对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
2.出示椭圆形
“它是不是圆形呢?”(不是)“你从什么地方看出它不是圆形的呢?”“我们一起来比一比。”(将前面的两个图形重叠在一起进行比较,证实椭圆形比圆形长。)“那么这个图形叫什么名字呢?”(椭圆形)
3.出示梯形。
“这个图形有几条边?几个角?你们看,它上面的边短,下面的边长,上下两条边平平的,旁边两条边斜斜的。这个图形像什么?(小结:这个像滑梯的图形,名叫梯形。)
“不过,梯形宝宝可调皮呢,它一会儿翻跟头,一会儿躺下睡觉,你们看这样还是梯形吗?”(小结:原来梯形可以倒着放,睡着放,它们都是梯形。)
二、播放图形拼贴图案PPT。
师:图形宝宝啊还会变魔术呢,你们看,他们都变成了什么?(小鸡)
小鸡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变的,他们分别有多少,快来数数,可别数落了。
小猪、小金鱼、房子、乌龟、小狗等等都有哪些图形宝宝变成的,如何记录呢?(引导幼儿可以用数字、线条、点子)
三、幼儿操作:
有趣的图形拼贴,并做好记录
四:评价,结束活动:
要求幼儿把拼贴好的图案及记录讲给爸爸妈妈或同伴听。
中班数学游戏优秀方案(四)
教学目标1.初步学习从10以内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2.积极参加探索活动,锻炼思维的敏捷性。
教学准备
1.动画课件:旅游车,号牌为12345;开汽车的音乐;红绿灯倒计时10~1;电梯上行,楼层显示1~10;电梯下行,楼层显示10~6、6~1;6楼奖品区;若干辆没有车牌号的车停在停车场。
2.分别标有1~10数字的红色和黑色车票,标有1~10数字的山洞、跳圈、梅花桩、草地等,操作板每人一份。
教学过程
一、以游戏直接导入,引起幼儿活动兴趣师:今天,吴老师带你们去游乐城玩,高兴吗?
二、观察车牌号、车票,感知、学习顺数
师:这是我们要乘坐的旅游车,车牌号是多少?
师:坐车要凭票,吴老师早就准备好了车票,我们来看看有哪些号码。
出示1~10红色车票,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
小结:刚才我们是从小的数开始数,后面的数比前面的数多1,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顺数。
出示1~10黑色车票,引导幼儿观察和数数。
提问:这种从小到大的数数方法叫什么?(顺数)幼儿上车,入座。
三、旅途中遇红灯,感知、学习倒数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模仿开汽车。
第一次遇红灯。
师:前面有红绿灯,现在是什么灯亮?红灯亮了能过去吗?我们要遵守交通规则,红灯亮,停一停。显示器上还有数字计时,一起来看看、数数(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0~1)。
小结:刚才我们从大的数开始数,后面的数都比前面的数少l,这种从大到小的数数方法叫倒数。
师:绿灯亮了,我们继续向前行(幼儿随着开汽车的音乐继续模仿开汽车)。
第二次遇红灯。
师:前面又有一个红绿灯,是什么灯亮?能过去吗?还要等多久?我们一起来倒数(引导幼儿观察并数数1o~1)。
师:绿灯亮了,我们再继续向前行。
四、玩游乐城,进一步练习顺数和倒数
1.乘电梯上楼,练习l~10顺数。
师:游乐城到了。先上10楼的游乐城玩吧!怎样才能更快上到10楼呢?幼儿模仿坐电梯,教师提醒幼儿站稳、扶好,电梯要上行了。同时,引导幼儿观察电梯的楼层显示,并数数1~10。
师:10楼到了,我们安全地下电梯去玩喽!
2.在走走、跳跳、钻钻、爬爬中,幼儿练习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①引导幼儿完整地观察场地,练习顺数和倒数。师:游乐城有这么多好玩的,都编了号码,看!这是山洞。上面的号码是多少?(1~10)这是跳圈,号码是多少?(10~1)这是
②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玩,进一步感知数之间的内在规律。
师:孩子们!你们可以自由选择玩,但要注意安全,互相谦让哦!玩的时候看看你从哪个数开始,经过了哪些数。去选择你们喜欢的东西玩玩、数数吧!
③交流玩法。
师:游乐城休息时间到了,请小朋友到休息区休息一会儿。
师:玩得开心吗?刚才你玩了什么?从哪个数开始的?经过了哪些数?
④幼儿在音乐声中自由选择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
师:除了从1~10顺数和从10~1倒数这两种玩法,我们还可以从哪个数开始玩?你们自由选择玩吧,不过请记住,这次玩的要求是从任意数开始顺数或倒数。幼儿再次到休息区休息,教师小结。
3.乘电梯下楼,练习10-6的倒数。
①播放课件: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今天是游乐城10周年庆典,6楼正在进行“有奖问答”活动,欢迎大家积极参加。师:孩子们,6楼还有“有奖问答”活动呢!我们赶快坐电梯到6楼去。大家扶好、站稳,电梯下行了(倒数10~6)。
②扩展经验:顺数和倒数在生活中的运用。师:孩子们坐下,“有奖问答”就要开始了。提问: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幼儿先讨论再回答,教师播放相应的课件。回答对了可以得到一份奖品。
提问: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要用到顺数或倒数,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找找。
4.乘电梯下楼,练习6~1倒数。
师: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坐电梯下楼回家了(倒数6~1)。
五、设计车牌号,迸一步练习从lo以内任意数开始的顺数或倒数师:这里有很多车,都没有车牌号,要请小朋友来帮忙设计车牌号,号码必须是顺数的5个数或倒数的5个数。你想设计什么号码?自己先想想,也可以和旁边的小朋友商量。
1.发下操作板,幼儿设计车牌号。
2.请幼儿将自己设计的车牌号说给同伴听。
3.结束活动。师:车牌号设计好了,我们一起开车回家喽。(幼儿随音乐模仿开汽车出活动室)
中班数学游戏优秀方案(五)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讲述运动会场景,理解起点与终点的含义,能正确判断不同比赛项目的起点与终点
2、根据运动员距离终点的远近,尝试将小动物图片摆放在合适的领奖台,并运用7以内的序数词正确表述小动物的名次。活动准备:教具:实物平台、运动会ppt、领奖台图片、赛车比赛及爬杆比赛小动物图片各一套。学具:领奖台图片、赛车比赛小动物图片、爬杆比赛小动物图片每位幼儿各一套。
活动过程:
一、认识参加运动会的运动员
1、谈话活动进入情境。师:小朋友们好!我是包包大人,自从青青草原上开展了羊族运动会之后,草原上的其他小动物都忍不住也要开运动会,想请你们做小裁判呢,你们愿意吗?瞧,运动员们坐着小火车来啦。
2、观看ppt,认识运动员,说一说小动物坐在第几节车厢。提问:都有谁来参加运动会了?(小猴、小猪、小狗等)小猴坐在第几节车厢里?你是怎么知道的?我们一起用小手数一数。点数后ppt显示车厢号验证。
二、赛车比赛
1、认识起点与终点师:包包大人宣布“运动会”开始了,第一个进行的比赛项目是:汽车比赛。提问:它们从哪里出发的?这个地方叫什么?小结:小动物从最右边准备出发,这个地方叫起点。提问:它们要去哪里?有小红旗的地方叫什么?小结:比赛结束的地方叫终点。
2、比一比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第三名。
(1)观看课件:赛车比赛师:我们一起给它们加油吧时间到,请小裁判给运动员排名次,
(2)提问:谁是第一名?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小结:小猴离终点最近,排第一名
(3)谁是第二名?你怎么发现的?小结:小老鼠比小猴落后一点点,除了小猴,小老鼠离终点最近,所以小老鼠是第二名。谁是第三名?你怎么发现的?(方法同上)
3、将前三名运动员送到领奖台上。
(1)师:小猴、小老鼠、小牛分别获得了第一、第二、第三名,都想到领奖台上领奖呢。
(2)观察领奖台,发现标有数字1的是第一名的领奖台,标有数字2的是第二名的领奖台,依次类推。
(3)提问:谁愿意帮助小动物把照片贴到领奖台上?引导一名幼儿上前操作,如有误,请其他小朋友帮忙。
4、把所有的运动员都送上领奖台。
(1)老师介绍操作材料:我给每位小裁判准备了一个领奖台和小动物照片,请各位小裁判比较赛车比赛的名次,将七位运动员的照片都贴到相应的领奖台上。
(2)要求:小裁判要认真细心,做到公平公正。
(3)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请操作完成的幼儿再次检查,并与同伴相互讲述。
(5)实物平台展示2名幼儿操作结果,幼儿集体验证、纠错,用最好听的声音集体宣布运动员的名次。
5、小结:本次比赛,各位小裁判能公平公正的将小动物摆放至正确的领奖台,小动物们特别开心,谢谢各位小裁判。
三、爬杆比赛
1、观看ppt,认识参加爬杆比赛的小动物。
2、区分爬杆比赛的起点与终点。提问:爬杆比赛的起点在哪里?为什么?小结:小猴从下往上爬,所以最下面的红线是起点,最上面红旗处是终点。
3、幼儿操作,将每位爬杆比赛运动员的照片贴在领奖台。师:比一比,爬杆比赛谁是第一名、第二名给它们排出名次,将照片贴至领奖台相应位置上。
4、教师巡回指导,幼儿操作完成后相互讲述、讨论操作结果。
5、实物平台展示2名幼儿操作结果,幼儿集体验证、纠错,用最好听的声音集体宣布运动员的名次。
6、小结:我们在做裁判员的时候,一定要根据不同的比赛项目,先确定起点和终点,再比一比谁离终点近,就能正确给运动员排名次。
四、结束部分:
师:在两项比赛中,小裁判都能公平公正的做出判断,我宣布你们都被评为最佳小裁判!还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们呢,大班的哥哥姐姐听说你们被评为最佳小裁判,也要请你们参加他们的运动会呢,我们一起出发啦。
语言活动的亲子游戏设计__万能通用范文
语言活动的亲子游戏设计:小猴出租车
一、活动背景:
幼儿最喜欢听讲故事,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大班幼儿积极思考、乐于表现的强烈愿望。故事《小猴的出租车》讲述了小猴开着一辆普通的出租车,乐于帮助有困难的同伴,这对于现在以自我为中心、遇到困难易退缩的独生子女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契机;而活动过程中注重师幼互动、幼幼互动,激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求异、自主表达、勇于续编。
二、活动目标:
1、根据图片提供的线索大胆想象,积极编讲故事。
2、大胆地参与讨论,乐意表达自己的想法,发展求异思维。
3、体验帮助别人和被别人帮助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森林的背景图一张,蛋宝宝、大白鹅、出租车的贴绒教具。
四、活动过程:
1、出示出租车贴绒教具,引起幼儿兴趣
师:看!这是一辆什么样的车?它是谁的?
师:原来这是一辆小猴的出租车。想一想小猴的出租车可以干什么用呢?
教师小结:原来小猴的出租车可以给大家带来许多方便。于是小猴开着新买的出租车出门了。
2、教师边演示贴绒教具边讲述故事:
“嘀嘀嘀”开着开着,小猴看见大白鹅在马路边一瘸一拐地走着,小猴便停下车问:“大白鹅,怎么啦?”大白鹅愁眉苦脸地说:“哎!别提了,刚才我在散步时,一不小心把脚扭了一下。哎哟!好疼呀!”小猴马上拍拍胸脯说:“不要紧!上我的车吧!我送你去医院!”大白鹅边说谢谢边上了小猴的车,就这样小猴把大白鹅送到了医院。小猴帮助了大白鹅心里非常高兴,大白鹅受到了小猴的帮助心里也甜滋滋的,他们说了声“再见”小猴就开着出租车走了。
小猴又开着出租车在森林里跑着,忽然听见一阵哭声,小猴连忙下车,寻声望去是蛋宝宝在草丛中哭。小猴关心地问:“蛋宝宝,你为什么哭呀?”蛋宝宝边哭边说:“我找不到回家的路了。”小猴说:“别急,我送你回家。”蛋宝宝高兴地答应了,可是当蛋宝宝跟着小猴来到出租车旁,打开车门一看,却摇摇头不高兴了。
师:咦,蛋宝宝为什么摇摇头不高兴了啊?
幼:车子在开时摇摇晃晃,蛋宝宝会从座位上滚下来摔破的。
幼:蛋宝宝身体圆溜溜的,在汽车里坐不稳,不小心就会摔下来的。
幼:汽车的座位是硬的,蛋宝宝摇来摇去会破的。
师:原来蛋宝宝的顾虑和小朋友想的一样,所以蛋宝宝才直摇头呢!那小猴怎么办呢?我们赶快帮帮小猴吧!
幼:把蛋宝宝放在一个塑料袋里,把它挂在方向盘上。
幼:不,塑料袋会破的,还是放在口袋里,这样蛋宝宝还可以透透气。
幼:小猴把蛋宝宝捧在手里就好了。
其他幼儿:不行,这样开车不安全。
幼:在座位上铺上海绵,把蛋宝宝放在上面,蛋宝宝就不会滚了。
(评语: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促进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地表达个人观点,既讲究发问的策略,又妥善引导幼儿问答)
3、编讲故事:
(1)幼儿相互编讲
师:你们想了这么多办法让小猴把蛋宝宝安全地送回了家,请把你的好办法编进这个故事里,让故事变的更完整,然后讲给你周围的好朋友听。(教师做个别指导)
(2)请个别幼儿编讲故事
(大部分小朋友讲完一遍故事后),师:谁愿意把自己编的故事讲给大家听?(在幼儿编讲故事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倾听者,并引导幼儿对编讲的故事给予适当地评价)
4、续编故事:
“小猴的名气越来越大,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想来坐一坐小猴的出租车。请小朋友想一想还有哪些小动物来坐小猴的出租车时小猴会遇到困难,它又是怎么解决的呢?请你把它编到故事里去。”
(评语:开放性地提问,给幼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语言活动的亲子游戏设计:世界语言真奇妙!
设计思路:本周是我们IB单元“一百种语言”进行的第一个星期,正值“声音(说、唱)”这个探索范畴。我们班有许多来自各个国家的孩子,平时时而听到他们用本国的语言进行交流,而且孩子之间也会模仿几句,可见他们对各个国家的语言已经产生了兴趣,而且,班中家长的宝贵资源是非常值得我们引用的。何不把家长请到我们身边,和孩子们一同去发现、探究奇妙的世界语言呢!!
内容与要求:
1、感受、体验学习各国语言的乐趣。
2、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材料与环境:
1、邀请家长代表穿着本国民俗的服饰,并让家长准备一些简单的图文字卡。
2、让家长和孩子准备一首《小星星》的自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3、老师准备“太阳”的图片,收集文字,人手一根星星棒。
过程与指导:
一、猜猜奇妙的语言
二、欣赏“太阳”不同的文字
1、出示“太阳”的图卡,邀请孩子试试你能用几种语言表达。
2、幼儿感知不同语言相应的文字也是不同的。
三、我和妈妈一起学“谢谢、再见”
四、欣赏《小星星》的各国语言版本的歌曲
五、孩子和妈妈一同舞动《小星星》(手持星星棒)
语言活动的亲子游戏设计:小猪找朋友
活动设计意图:
我班孩子非常喜欢猜谜语的活动,往往一猜就不可收拾,猜中的人兴高采烈,没猜中的人非常羡慕,跃跃欲试。在猜谜的过程中,孩子们经常会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一次猜谜过程中,一位孩子问道:“为什么别的小朋友总是能猜对,我就不大猜得出”?由此我想到是否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推理活动培养幼儿,便设计了此次的活动。
孩子们对实验活动渐渐很感兴趣,在活动中也有很大的成功感。通过实验活动能让孩子们自己发现秘密,感受获得的快乐,因此,在活动中主要采用的是实验的方法。又结合了现代多媒体技术,观看课件,采用不同的方法让幼儿感受获得知识。
活动目标:
l能根据事物的特征进行合理的推理判断。
l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及表述能力。
活动准备:
1、喜欢猜谜2、三张不同颜色的纸、笔、画写板等。
活动过程:
l自编故事:《小猪找朋友》引出课题
1、请幼儿猜测:你认为三只小猪分别找到了谁做自己的朋友?为什么?
2、教师出示不同颜色的纸,用简单的画帮助幼儿进行合理的推断。
重点:要求幼儿能根据故事所提供的四条线索进行合理的推断猜测。
l教师说出动物朋友的三个特征,请幼儿猜是什么动物?
l幼儿用画写板画出自己的动物好朋友,再编出三个特征。请其他幼儿猜猜它是谁?
要求:幼儿不能说出好朋友的名字,只能说出好朋友三个最明显的特征。
亲子课程语言游戏教案__万能通用范文
亲子课程语言游戏教案:我要毕业了
一、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回忆、讲讲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已经长大。
2、乐意表达自己对老师、幼儿园的一份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的师生情、同伴情。
二、活动准备
小班时候幼儿的照片,鸡心(签名)、爱的密码卡片、幼儿的签名本。
三、活动过程
1、一起看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自己初来幼儿园的情景。
2、说说我的前后表现?哪些地方我进步了,长大了?
3、对幼儿的回答,老师以即兴创编诗歌帮助幼儿进行总结。
4、引导幼儿说说你最不舍得幼儿园的什么?
5、在次基础上,引导幼儿试着想老师说说心里话。
6、老师也要送一件礼物给你们爱的密码
(1)制作一个大鸡心展现在幼儿面前,里面放置一些色纸(上面写有“我爱你”,“祝你进步”等字样)
(2)旁边放有长放形的色纸,色纸上各有红、黄、蓝的小圆点,表示三个字、四个字等等含义
7、幼儿每人一本签名本,邀请同伴,老师签名。
四、延伸活动
引导幼儿在以后的日子里也可请其他班的弟弟、妹妹和阿姨去签名。
亲子课程语言游戏教案:橡皮膏朋朋
一、活动目标
(一)认知目标
1.学习观察画面的人物形象,能够初步地从人物的重要特征及人物的动作去理解人物间的关系,并能用语言表达。
2.懂得日常生活经验,创造性地展开想像讲述,训练思维的敏锐性。
(二)人格目标
1.培养幼儿喜欢阅读,爱护图书,从大量阅读中主动获取知识的好习惯。
2.通过阅读,培养幼儿安全防范的意识与能力。
二、活动准备人手一本操作卡片构成的图书橡皮膏朋朋。
三、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书(操作卡片),引起幼儿兴趣。
(二)幼儿自由阅读图书。
1.提出阅读要求:从前往后,一页一页地翻,先看左,后看右。
2.幼儿阅读,教师观察指导。
(三)教师与幼儿一起看图书。
1.引导幼儿看封面,点读书名。
2.幼儿跟教师一页一页地翻,边翻边听教师讲解故事,并用手指点划。
(四)围绕阅读重点讨论:用比较缓慢的速度翻阅,并对关键画面提出问题,让幼儿讨论。
1.小熊朋朋的鼻子上贴着什么?
2.小熊为什么会受伤?
3.仔细看看小熊朋朋是怎样滑滑梯的。
4.结果怎么样了?
(五)引导幼儿根据图片合理地说出小熊朋朋受伤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想像。鼓励幼儿说得跟别人不同。
1.第二天,小熊没有吸取教训,外出活动时结果又会怎样呢?
2.小熊应该怎样做才不会受伤?
(六)教师根据幼儿的讨论情况,结合图书完整地讲述一遍故事,并提示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保护自己。
四、各领域渗透
健康:引导幼儿在体育活动中要注意安全和自我保护。
艺术:引导幼儿用各种废物自制活动玩偶(即故事角色),并操作表演。
五、生活中渗透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注意行为动作的安全,防止意外。
六、环境中渗透张贴各种安全教育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讨论。
七、家庭中渗透请家长配合,在家庭各项活动中进行安全教育。
八、活动评价。
亲子课程语言游戏教案:小白杨的围裙
活动目标:
1、在老师启发引导下,合理想象故事情节,完整故事内容,培养幼儿的扩散性、创造性思维能力。
2、了解稻草的用途。
3、废物利用,并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
活动准备:
1、了解一些有关稻草的常识。
2、稻草制品。如:草帽、草席、稻草人、草鞋等。
3、立体活动教具、头饰(小鸟、小兔、小姑娘)
设计意图:
1、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喜欢通过角色互动,增强幼儿学习语言的兴趣,激发幼儿思考的欲望,续编故事情节,所以在设计过程,通过角色的演绎提问,完成整个过程。
2、通过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幼儿进行废物利用。幼儿对环境保护意识模糊,通过具体、形象的事物、情节、环境,达到环保教育的目的。
活动关键点:把没用的稻草变成有用的东西,从而进行环保教育。
活动环节任务及操作要点:
角色互动,引出故事:
冬天的时候,小白杨穿了一条用稻草做的围裙,真漂亮,又暖和。可是,春天来了,唉,你们发现小白杨怎么了?(哭了)
1、我们一起问小白杨?(小白杨,小白杨,你为什么哭呀?)
2、请扮演小白杨的老师回答(春天来了,天气渐渐热了,可是我那件用稻草做的围裙还穿着,太热了)
3、谁来了?小白杨怎么问小鸟的?小鸟帮助它了吗?小兔呢?
总结:哎呀,小鸟、小兔都没帮助小白杨,它们那么热的天不需要围裙,怎么办呢?
二、设疑:教师引出讨论点
1、天越来越热了,小白杨的围裙还是没脱掉,它热得透不过气来,难受得腰也弯了,怎么办呀?(幼儿讨论)
2、老师有个办法:我来帮小白杨脱围裙,脱下的稻草扔在地上多脏,扔到小河里吧?(好吗?)那么放把火把稻草烧了吧,好吗?
总结:会环境污染的,扔到小河鱼会死,烧稻草的浓烟呛人。
三、扩疑(废物利用进行环保教育)
1、哎呀,老师的办法都不好,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呢?你们想想稻草有什么用?
2、讨论稻草的各种用途,完整故事内容。
总结:你们想出办法是不是和这位小姑娘想得一样呢?完整故事内容,体验成功的喜悦。
3、现在小白杨怎么样了?(笑了)
四、扮演角色,体验成功
通过角色扮演,体验帮助别人的快乐。
转载:上海学前教育网
附:故事:小白杨的围裙
冬天的时候,小白杨穿了一件用稻草做的围裙,又漂亮,又暖和。
春天来了,小白杨还是穿着那条用稻草做的围裙,真热呀。一只小鸟飞来了,小白杨忙问:“小鸟,小鸟,请你帮我把这条用稻草做的围裙脱了,好吗?”小鸟说:“不行,不行,这么热的天,我才不要呢!”一只小兔蹦蹦跳跳过来了,小白杨又问:“小兔,小兔,请你帮我把这条围裙脱了,好吗?”小兔摇摇头说:“不行,不行,这么热的夭,我才不要呢!”哎,天越来越热了,可是小白杨的围裙还是没脱,它热得直冒汗,热得喘不过气来,腰也弯了,他伤心地哭了,这时,正好来了一位小姑娘,小姑娘说:“小白杨,别哭,别哭,我来帮你!”她用稻草做了一顶草帽戴在头上遮太阳,用稻草编了一条草席,睡在白杨树底下,真凉快。嗨,这下白杨树再也不觉得热了,它舒服极了,高兴得笑弯了腰,连声说:“谢谢你,小姑娘!”
语言领域亲子游戏教案__万能通用范文
语言领域亲子游戏教案:如何让宝宝“说好话”
人之所以能说话,是因为有说话的物质基础发音器官。人的发音器官、听觉器官和大脑的健康和完善,是人进行语言活动的先决条件,其中任何部位发育不完善或受到损伤,都会直接影响到人的语言能力。宝宝出生后,只要他(她)的大脑、发音器官和听觉器官都健全、完善,并且经常与成人交往,那么即使没有意识地教他们,他们也能学会说话。但是宝宝长大后,虽然会说话,但也并不等于“能说好话”。因为宝宝要说好话,不公需要健全、完善的说话的物质条件,还要有成人积极引导。如果他们从来没有听到过人类的语言,没有模仿的对象,没有良好的语言环境和语言刺激,也就永远不会说话的。
一、教育目的
(1)幼儿阶段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这时学习语言的潜力极大,接受语言刺激能力最强。
(2)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将为孩子入学后学习语文和作文打好基础。
二、教育要点
(1)从单词入手,由两个词组成的句子,由此来学习语法,用单词组成有意义的句子,学习说完整的句子,并且能够流利自如的和他人进行交谈。
(2)鼓励孩子慢慢的说或想好了以后再说,使孩子养成从容不迫的讲话习惯。
(3)给孩子讲一些语言生动、简练、活泼的短小故事,逐步让孩子学会讲故事。
三、教育内容
1、快乐认读。例:(梨、桃、苹果)
2、对对子。例:(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
3、学儿歌。例:摘果果
一二三四五六七,
七六五四三二一,
七个阿姨来摘果,
七只蓝子手中提,
七种果子摆七样:
苹果、桃儿、石榴、
柿子、李子、栗子、梨。
4、学古诗。例:草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5、学诗歌。例:敕勒歌北朝民歌
敕勒川,
阴山下,
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6、文字游戏。例:对对碰猜迷语(等)
一块小免叫牛不是牛,
一顶地毯不会拉犁头。
一张帽子说它力气小,
一只桌子能背房子走。
第一课时(30分钟)
准备:小白兔、小松鼠、小鹿图片各一张,萝卜一个。
故事《萝卜回来了》
过程:
1、请宝宝仔细观察萝卜,引导宝宝谁爱吃萝卜,引出故事《萝卜回来了》
2、把故事讲给宝宝听,一边讲,一边摆弄图片,让宝宝记住故事中人物的名字;再让宝宝想一想故事里都有谁,以及他们都把萝卜送给谁?引导宝宝思考。
3、让几个宝宝分别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跟着老师一边复述故事内容一边表演。
附:故事
萝卜回来了
一天,下起了大雪,天气冷极了。因为没东西吃,长耳朵小兔跑出去到处寻找。长耳朵扒开雪,嘿!找到两个萝卜。长耳朵想:“天这么冷,小松鼠其其卡也一定饿了,我拿去和他一起吃。”
长耳朵来到其其卡家,家里没有人。长耳朵吃掉了小萝卜,把大萝卜放在桌子上。其其卡回到家,看到桌子上的大萝卜,说:“一定是好朋友送给我吃的,我带去和斑马鹿一起吃。”其其卡带着萝卜来到斑点鹿家,斑点鹿不在家,其其卡就把萝卜放在窗台上。斑点鹿从外面回来,看见大萝卜说:“一定是好朋友送给我的,我带去和长耳朵一起吃。”斑点鹿把萝卜抱到长耳朵家,长耳朵正在睡觉,斑点鹿就把萝卜放在长耳朵的床上。长耳朵一觉醒来,看见萝卜说:“咦,萝卜怎么回来了?”他说:“二定是好朋友送给我的。”
语言领域亲子游戏教案:小老鼠旅游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故事前半部分提供的线索及各种动物的特征,编出多种合理的情节来结束故事。
2.安静钻心地倾听他人讲述,用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讲述故事。
3.懂得在危急的时候,不仅需要他人的帮助,更重要的是要设法自救,才能获得平安。
活动准备:大班29号挂图
活动流程:简短谈话---提问---幼儿讨论、讲述(小组、个别、两两)
活动过程:
1.提出故事题目,进行简短的谈话,激发幼儿续编故事的兴趣。
故事小老鼠旅游,讲的是小老鼠和朋友们一起去旅游,在路上突然发生了危急的事,怎么办呢?请小朋友听老师故事的前半段,然后动脑筋想办法把故事编完。
2.教师讲述故事的前半段,突出词语:机灵。
讲述后提问:朋友们是怎样帮助小老鼠的?小老鼠自己有办法救自己吗?用什么办法?
3.幼儿小组讨论,帮助归纳出各种合理情节结果。
4.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续编的部分。
5.幼儿两两结伴讲述故事后半段。
语言领域亲子游戏教案:有用的绳子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连贯的语言,围绕“有用的绳子’’进行谈话。
2.帮助幼儿学习用轮流、修补的方式进行自由、有序的交谈。
3.激发幼儿谈话的兴趣,大方地向同伴、老师表达自己的想法。
(会用“轮流、修补”的方式谈话,是启发幼儿围绕话题谈话的重要因素之一,要让幼儿在这次活动中乐于、善于用轮流修补的方式谈论绳子的用处,让幼儿用玩的经验去生动地认识体验绳子的用途是重要的一环。因此,我们运用了多感观参与的方法让幼儿充分地去玩弄绳子,以达到‘‘用连贯性的语言大方的向同伴谈论绳子用途”的目的。)
活动准备
1.各种绳子(毛线、尼龙、扎头的发带)若干。
2.幼儿每人自带一根绳子。
活动过程
1.通过“故事”引出谈话话题。”
(1)教师讲故事:有一个人,常常忘事,他就用绳子打结帮助自己记事,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结果呀
(2)与幼儿讨论如下问题:你在哪里看过绳子?绳子可以做什么用?找一找,自己身上有没有绳子?
(话题用“讲故事”的方式引入,可以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引起幼儿都来寻找“我用绳子干了些什么的欲望。)
2.运用“玩一玩,说一说”的方法,让幼儿自由地交谈。
(1)让幼儿自由组合,将自己带来的绳子创造性地玩一玩,说一说它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与幼儿共同活动。例如:将绳子圈在椅子上跳、爬,把绳子放在地上,在绳子上面走、玩蹦蹦绳游戏。
(2)教师指导幼儿边玩边说。通过插话,帮助那些只玩不说的幼儿与同伴进行交谈。
(这一环节有两个作用。一是给幼儿充分体验、表达的机会,因为全班几十个孩子,不可能每个幼儿都有在集体面前谈话的机会。通过玩耍和自由两两交谈,使每个幼儿都享受了谈话的权利。二是通过集中谈话,可以了解幼儿对轮流、延续谈话方式的掌握情况,以帮助幼儿更有效地捕捉别人谈话的信息进行对话。)
3.运用假设,拓展谈话范围。
教师提出假设:假如我们的身体是一根绳子,躯干是粗绳子,四肢是不粗不细的绳子,手指脚趾是细绳子,头发是细细的绳子,它们又能干什么用?启发幼儿围绕这些假设,有兴趣地与旁边的小朋友进行交谈,也可以用集中谈话的方式进行有趣的谈话活动。
(在“拓展谈话范围”这一过程中,教师提出一连串有趣的“假设”让幼儿进行谈话,可以激发幼儿无限的想象,还可以引导幼儿将绳子的用途向着生活需要、自我保护等方面去拓展。这样,又可以引出更多、更有趣的谈话。)
幼儿音乐亲子游戏教案__万能通用范文
中班音乐教案: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
设计意图:
当孩子们喜欢边玩边哼小调时;当孩子们不断重复敲击侧耳倾听敲击时;当孩子们一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我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因此,我们在班级中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设立音乐区角,让他们与音乐做朋友。同时我们在区角活动时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投放与歌曲相关的图片贴在墙角上做背景,并制作一些表演时需要的道具和打击乐器(彩带、头饰、花环、手铃、响板、圆舞板等)来满足孩子的需要,在一次活动中无意发现小朋友会边听着音乐边用打击乐器来伴奏,虽然节奏有些凌乱,但他们玩得很开心,只是缺乏合作与互动。于是,我设计了《我和乐器宝宝做游戏》通过活动,来让孩子加深对打击乐器的了解和兴趣,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节奏感,初步掌握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节奏。
2、初步学习应用打击乐器,激发幼儿对打击乐器的兴趣。
3、培养幼儿节奏活动中合作能力。
活动准备:
1、音乐图谱一张(小熊的脚印、荷花、小白兔、青蛙)
2、乐器若干:双响棒子5个、圆舞板5个、响铃5个、铃鼓5个、玩具熊一只
活动过程:
一、熟悉乐曲
1、师:小朋友,你们看它是谁啊?(出示玩具熊)
2、师:对了,这只小熊要去小溪边散步。走,走,走,
看见一朵荷花开,又走,走,走,又看见一朵荷花开,小熊和荷花在小溪边玩的很开心,这时候来了两只大青蛙,在呱呱,呱呱地和小熊打招呼,远处又跳跳,跳跳地来了一只小白兔。
3、师:你听到这故事里面讲到了谁??(幼儿幼儿举手发言)
4、师:我把这故事画了下来我们一起看看。(出示图谱)
5,提问:
(1)小朋友,故事里有谁啊?
(2)小熊是怎么走路的?(熊是慢慢的走)
(3)小熊看见什么花开了?(荷花开了,做荷花开的动作)
(4)青蛙是怎么和小熊打招呼的?(呱呱,呱呱)
(5)小白兔是怎么来的?(跳跳,跳跳)
6、我们来听听音乐里是怎么讲这个故事的?(播放音乐,教师指图谱)
二、熟悉节奏型
师:这个故事好听吗?你们想不想来讲将这个故事啊?(看图谱讲故事,用拍手来表示)
师:刚才我们是用拍手的方法讲故事,现在我们加上动作来讲讲好不好?
师:先来说说小熊是怎么走路的啊,我们用手来怎么表示呢?(手在大腿上拍)
师:那荷花用手又是怎么表示呢?(用手来表示荷花)
师:小白兔走路怎么走的呢?(用手来做小兔跳)
师:青蛙怎么叫的呢?(用手来表示)注:大青蛙声音响,小青蛙声音轻
看着图谱边念边用手来表示
分角色徒手练习
(1)分段练习1、请小朋友练习小熊和小花;2、请小朋友练习小白兔和青蛙;3、合作表演
(2)跟音乐徒手练习,
三、乐器演奏。
1、师:我小朋友学得真棒,乐器宝宝呀想来和我们一起玩呢。我们先来看看都有谁?(介绍乐器及使用方法,并与幼儿讨论各种乐器应该放在哪个地方比较适合?请幼儿自由发言)
2、第一次演奏(乐器和音乐的配合)
师:你们想不想和乐器宝宝来讲这个故事啊?
师:好,那我来当指挥,我们用乐器宝宝来讲故事(要求幼儿眼睛看指挥,教师不但指挥动作要到位,眼神更要有神和到位。)
3、完整地演奏一次
师:小朋友真能干,我们再来一次,注意听着音乐一起来!
中班音乐教案:打击乐-郊游
目标:
1、感受乐曲的优美旋律,并在模仿动作的基础上学习轮流打击乐器。
2、培养幼儿遵守打击乐活动的规则,养成看指挥演奏乐器的习惯。
过程:
1、复习歌曲《郊游》
指导:带领幼儿跟随音乐做拍手、拍肩等动作,感受乐曲节奏。
2、乐器演奏
(1)出示碰铃、响板两种乐器并指导幼儿拿、敲乐器的方法(可在幼儿做拍肩动作时出示乐器并加入乐器声音以烘托诙谐情绪,引起幼儿情绪。)
(2)教师指挥幼儿演奏。提醒幼儿看指挥演奏。
环境材料:
碰铃、响板各20个。
中班音乐教案:滑稽脚先生
设计思路:
自己的身体是中班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他们常常会在吃饭时自言自语:吃完了我就长高了;也常常会在自由活动中互相比较身高。我们觉得“认识自己的身体”符合幼儿的当前经验,也是幼儿的兴趣所在。所以,我想以小脚为切入口,在听听、做做、玩玩中请幼儿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从而感受乐曲,丰富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为今后的学唱活动打下基础。
活动目标:
在动动玩玩中探索用脚的不同部位来走路,体验与同伴一起做音乐游戏的快乐。
材料与环境创设:
1、事先请阿姨拖干净地板。
2、老师事先穿上一双可爱的五指3、袜。
活动流程:
复习再现感受体验理解创造(延伸)
1、小嘴的本领
复习歌曲《中秋节》
1、我们的小嘴本领大,让我们用好听的歌声,把过中秋的事唱给客人老师听吧。
2、中秋节的月亮是怎样的?(圆圆的)我们的小嘴巴也要圆圆的。
2、小脚的本领
1、今天老师还请来了一个小客人,
2、你们看是谁?(老师伸出穿了五指3、袜的双脚)
4、听,
5、我的脚在说话呢:小朋友们好,
6、我是滑稽的脚先生,
7、你们猜有什么本领?对,
8、我会走走走。
9、你们身上有没有我的好朋友?把你们的小脚先生也请出来吧!
(幼儿脱鞋,10、听音乐和老师走走走,11、第一遍)
12、我的脚本领很大,
13、你们的小脚还会怎么走路?那我们就把脚的本领听音乐表演出来吧!(第二遍)
14、刚才,
15、你的脚先生是怎么走路的?幼儿示范,
16、集体体验(第三第五遍)
17、滑稽脚先生把小朋友刚才走路的样子编成了一首歌,
18、请你听听歌里唱了些什么?(范唱第六遍)
19、还漏了什么?再次范唱
20、我们一起来边玩边唱吧!(第八九遍)
3、小耳朵的本领
我们的小耳朵本领也很大,请你来找找音块宝宝的家好吗?
提问:怎样才能找到音块宝宝的家?(耳朵听,用心找)
反思:
本学期,我班认领的专题是:创设利用环境,丰富中班幼儿审美体验。本次活动,我分别从物质、心理两个方面为丰富幼儿的音乐审美体验创设环境。物质方面,我请阿姨为我们拖干净了地板,为幼儿能脱了鞋子自由的在地板上体验用脚的不同部位走路创造了先决条件。其次,我自己穿了一双可爱的五指袜,为引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做了铺垫。在心理环境方面,我主要以语言创设了一个情景:老师的大脚先生邀请小朋友的小脚先生一起来做游戏。正是老师创设的这些环境,使得幼儿在丰富的体验中感受着乐曲,为下次活动的学唱、编唱打好了基础。
在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不足:老师在范唱歌曲后,幼儿对歌词中诸如:“脚边走,走得歪歪扭扭”等还不理解。老师就着急地就让幼儿跟老师一起来唱了。其实,这时,老师应该根据幼儿生成的情况,继续实施对策,丰富幼儿的体验,如:提问:“什么叫做“歪歪扭扭”呀?请你做做看。”或“请你象歌里唱的那样走走看”,在丰富的体验中帮助幼儿理解歌词。
小班亲子数学教案__万能通用范文
小班数学教案:水果串串屋
●设计思路:
我班幼儿在开展叙事性整合课程《秋天的水果》主题活动时,喜欢操作水果卡片,在认识了许多水果的同时,幼儿对数学操作活动产生了初步的兴趣。我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会进行无意识的分类操作,并尝试给卡片无规律的排序,结合小班幼儿对数的认识和感受,我特设计了“水果串串屋”仿生活情境活动,通过情境教学法、操作法、观察法等,设置多层次活动,引导幼儿从模仿到自排,让他们在将物品按特征有规律地进行排序。目的是让幼儿在主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并学习观察、操作,自然习得按简单规律排序的方法。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参与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序列关系,能将物体按规律进行排序,并简要表达出自己的排序方式。
2.在动手操作中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和卫生习惯,提高观察力、判断力、探索能力及合作意识。
3.感受排序活动的乐趣,初步体验序列关系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准备:
1.各种不同的水果图片若干;未排列完的、按规律的图形操作卡进行排序。
2.苹果、橘子、香蕉等水果切成块、瓣、片、等形状;竹签、盘子、擦手毛巾若干,一次性消毒手套幼儿人手一双。
3.帮助幼儿积累有关“水果串”的经验,并创设“水果串串屋”生活场景。
●活动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师:今天,我们欢迎水果宝宝来和我们玩游戏。
教师请幼儿自由操作水果卡片,摆一摆,排一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和卡片玩游戏的?教师巡回观察,培养幼儿对物体的观察和操作能力。
二、自由探索,尝试排序1、个别幼儿交流介绍自己的操作经验教师引导语:哪位小朋友愿意说说自己是怎样给水果卡片排队的?
你是用什么方法排的?
教师小结:他是按简单的排列规律进行排序的。
(2)幼儿自由探索排序的方法教师引导语: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来试着给水果卡片排排队?
幼儿进行排序操作,练习按简单的规律进行两种以上的排序,教师个别指导。
3.幼儿自制水果串。在实物操作中巩固学习按规律进行排序。(提供苹果丁、多瓣橘子已分好的、香蕉片等多种水果实物。)教师:“小朋友,你们吃过糖葫芦、羊肉串吗?你们见过什么好吃的水果串呢?”
小班数学教案:食品小聚会
活动目标:
1.会按食品的种类进行分类,并匹配相应的标记。
2.能跟据点卡取出与之相等数量的食品。
2.愿意和同伴一起活动,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玩具柜3个。教学挂图(一)中的食品标记图3张。
2.自制的各种“食品”(包子、小饺子、汤圆)或教学挂图(一)中的实物卡片若干,贴有3以内点子的小盘子若干。
经验准备:
活动前请家长带幼儿一起去购买食品时,引导幼儿观察超市中的食品是如何分类摆放的,并有意识地请幼儿按指定数量取同样多的食品。
活动过程:
(一)说说看看:“我吃过的食品”。
1.教师:大家说说,过春节的时候,你们都吃过哪些好吃的食品呀?(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吃过的食品)
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针对性的出示一些食物。
2.展示食品,说说食品的名称。
教师:老师这里也准备了一些过年的食品,我们来看看。
教师:你们吃过这些食品吗,它们分别叫什么名字?
鼓励幼儿大声说出食品的名称,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可以说出很多食品名称。
(二)给食品分类,布置食品店。
师幼讨论:这些食品都放在了一起,好吗?
教师: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讨论一下怎么放?出示食品商店摆放的图片,比较怎样放好?
教师:这么多食品可以开个食品店啦!这些食品怎么放可以很整齐呢?谁来试一试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
引导幼儿讨论后再根据食品的品种,把相同的食品放在一个玩具桂里。
2.我会放食品。
鼓励幼儿一边拿一边说,如:XX和XX放一起。
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食品摆放得对不对,一边检查一边说:这里都是XX。
3.给食品配标记。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教学挂图(一)中的包子、饺子、汤圆三张标记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
教师:我们来认识这些标记吧,说一说这些是什么标记,可以表示哪种食品。请把每张标记送到它所表示的食品处。
请个别幼儿为食品配标记。
(三)给“娃娃”买食物,练习点物匹配。
1.观察小盘子。
教师出示玩具娃娃(35个)和小盘子
教师:“娃娃”也想吃食品了,我们帮“娃娃”买食物吧,想想买到的食品放在哪里呢?
2.教师出示标明点子的盘子。
教师:盘子里有什么?它表示什么意思?
引导幼儿讨论并明确:盘子有几个点子,就取几个食品,要求取同样的食品。
3.幼儿示范拿取食品。
教师:谁来试试为“娃娃”买食品呢?
请个别幼儿取盘子,先数点子,再按点子数目取相同数目的食品品尝。同时,引导幼儿边观察边讲述,明确买食品的方法。
4.幼儿买食品(完成幼儿用书第10页的操作卡)。
教师:玩具娃娃还想买很多的东西,可是她不会买,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帮忙,她给了一张她买东西的购物单,请我们小朋友按购物单上的要求要帮她们买东西。
老师先示范操作:按购物单上的点子数目,圈出要买的物品的数量。
幼儿操作,教师关注幼儿操作的过程,并予以指导。
教师小结:你们都为“娃娃”买到他所需要的食品,“娃娃”谢谢你们了。
活动延伸:
在区角游戏中,提供1~4的点卡,鼓励幼儿根据点子卡上的数量自制食品。
小班数学教案:三只大象的运木材
活动目标:1、在故事情节中感受并发现物体的数量、大小高矮与三只大象的关系。
2、乐意参与活动并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分操作材料、三只大小不同大象以及对应的三捆木头图片、PPT课件活动过程:
一、观察小熊一家,通过比较感知“高”、“矮”、“不高也不矮”
1、导入:小朋友,看看他们是谁?(大象)是大象一个人吗?还有谁?
2、哪个是爸爸?为什么你说他是爸爸?
3、哪个是大象宝宝?为什么?
4、那妈妈呢?
5、小结:在我们家里,一般情况都是爸爸长得最高,宝宝长得最矮。妈妈长得不高也不矮二、创设大象一家吃早餐的情境,通过分碗这一事件,区分“大”、“小”、“不大也不小”
1、引导语:大象一家今天要感很重的工作所以要先吃的饱饱的才能干活,吃饭需要什么?,碗呢?大象宝宝早就准备好了三只碗。
2、哪只碗给爸爸?什么颜色的?哪只给妈妈?什么颜色的?
宝宝呢?什么颜色的?
三、情境“分香蕉”,体会香蕉的大小和三只大象的关系1、今天小熊一家要吃2样早餐。他们会吃些什么呢?请你来猜一猜。
2、到底是什么呢?(香蕉)第一样早餐是香蕉3、哪一个给象爸爸吃?为什么?哪一个给象宝宝吃?为什么?
哪一个给象妈妈?为什么?
4、小结:一般情况下,爸爸最高,胃口也最大,所以吃得香蕉也是最多的四、情境“分水”,感知“高”、“矮”
1、引导语:第二样早餐是什么?(水)刚刚香蕉有大有小,我们一下就看出来了。装水的瓶子有什么特征,要怎么分呢?为什么?在瓶身上标有数字最高的表上数字1、最矮的表上数字3,不高不矮的表上数字2。
几号瓶给大象爸爸吃?为什么?几号瓶给大象宝宝吃?为什么?几号瓶大象熊妈妈?为什么?
2、通过肢体语言引导幼儿感知“高”、“矮”小结:大象爸爸胃口最大,喝的水也是最多的五、情境“运木头”,引导幼儿操作现在大象爸爸妈妈吃饱了也喝了水,就要开始工作了,今天他们的工作是要搬运木头(出示木头图片),请小朋友观察哪一捆木头适合大象爸爸搬运,哪一捆木头适合妈妈搬运,小象适合搬运哪一捆呢?
小象想请芽芽一班的小朋友帮忙分木头,看看到底大象一家的成员能不能搬运适合的木头。
1.幼儿操作,老师指导。
2.请幼儿展示操作材料,集体指导。
六、游戏活动
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教育活动【精】
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教育活动:分类
活动产生的背景:
“分类”是数学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要运用。比如:超市里物品的摆放、图书馆里的图书的摆放、家中整理房间等等都要运用到有关的分类知识。新《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并体验到数学活动的乐趣和重要性。为了将枯燥、逻辑性较强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浅显易懂,并能融入孩子们感兴趣的操作活动中去,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整个活动以孩子们熟悉的火车为活动题材,将“为货运火车装运货物”的游戏贯穿始终。活动中,让孩子们主动探索、尝试操作,在玩、试、想、做、议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获得有关分类的经验。从而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操作能力,让幼儿充分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和有趣性。
活动目标:
1、鼓励幼儿尝试探索“分类装货物”的方法。
2、发展幼儿的合作、协商能力和倾听能力。
3、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分享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活动准备:
1、幼儿对火车已有初步的感性认识。
2、16块火车外形的底板(15块小的,1块大的),各种货物卡片,各种图形片。
3、多媒体课件。
活动过程:
一、创设活动情境,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1、多媒体演示,让
幼儿观察、了解火车分为客运火车和货运火车两种。“小朋友,看,我们来到了哪儿?”
2、“五一劳动节刚过,装运货物的工人叔叔们又开始繁忙地工作了,他们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一起装运货物,你们愿意吗?”
二、操作活动。
1、幼儿分组合作,第一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一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请幼儿观察认识各种物品,初步感性认识“分类”。
(2)请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幼儿四人一组,分配角色,协商讨论选出小组负责人及操作结果汇报员。(要求每组幼儿全部完成任务,重点指导能力弱的幼儿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喜悦)
(3)汇报操作结果。
2、第二次尝试装运货物。(为两、三节车厢的火车装运货物)
(1)幼儿尝试装运货物,并为每节车厢设计标记。
活动要求:首先完成两节车厢的操作任务,在验货认可之后将列车放回货场后方能操作三节车厢的操作。
(两节车厢的操作是满足能力中等幼儿的需求,三节车厢的操作是为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提高能力机会。)
(2)请个别幼儿讲一讲:你们是怎样摆放的?
3、幼儿集体合作装运货物。(将具体的实物操作卡片换成抽象的图形卡片)
(1)出示一列大火车。
“现在,我们要把这些木材分别运送给三位客人。一位是南京的客人,他要红色的木材;一位是北京的客人,他要圆形的木材;还有一位是新疆的客人,他要的是大的木材。请你们想一想,该怎样摆放这些木材?”
(2)请幼儿自己检验“劳动成果”,体验成功的喜悦和快乐。
三、活动延伸。
1、小结集体操作情况,发现交集分类的现象,为下次活动打基础。
2、幼儿开着火车出活动室,结束活动。
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教育活动:看图做标记
目标:
1.学习用标记记录图形的两个特征(大小、形状或颜色)
2.观察、比较图形之间的不同特征,并能语言表述。
准备:
教具:数字1-9的卡片各一张;不同颜色、形状、大小屋顶的房子图片一张;标记卡片若干张(大小、形状、颜色标记)
学具:幼儿人手1-2份操作材料;颜色、大小、形状标记若干;胶水;幼儿人手一把标有颜色、形状标记的纸制钥匙;在场地上画好各种形状、各种颜色的图形若干。
过程:
一、集体活动
1、玩游戏“开火车”
序:今天,小兔子要请我们中(2)班的小朋友去它的新家做客呢,我们开火车去好吗?准备好了,火车就要开了哦。
师:嘿、嘿,我的火车就要开
幼:几点开
师:(出示数字卡片)你们看
幼:(看数字)X点开
教师带领幼儿先集体开展游戏,再分小组游戏,最后请个别幼儿游戏。
2、看图形做标记
(1)教师出示有不同形状的屋顶图片
师:我们的火车终于开到小兔住的小区门口了。可是这么多房子,我们怎么才能知道哪幢是小兔的新房子呢?别急,小兔子啊给我们小朋友写了一封信,我们来看一下。
(出示标记图)小兔子可真聪明,他把他家的屋顶用标记记录下来了,让我们小朋友看标记来找到他的家。
启发幼儿根据标记来找出相应的图形,注意引导幼儿要兼顾多个标记来找出图形。可让个别幼儿上来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小兔子的家的?并集体认识。
师生共同验证结果
(2)小鹿看见了也想请我们来帮它写一封信,寄给其它小动物。那么小鹿家的屋顶是什么样子的呢?(出示小鹿图片并粘贴在一幢房子门口)小鹿正在它家门口等着我们呢。我们一起帮它来写这封信吧。
启发幼儿尝试用标记将图形的特征记录下来,可先找出图形的三个特征,再引导幼儿任意选择其中两个特征记录下来,可请个别幼儿上来自由选择标记进行记录
师生共同检查操作结果。看看我们小朋友是不是帮小鹿把信写对了呢。
二、幼儿操作活动
1、看图形记录特征
小区里的其它小动物都知道我们小朋友聪明,所以都要叫我们帮它们写信呢。
幼儿取出操作材料,观察上面的屋顶和小动物,说出是谁叫你写信的,并说出屋顶的名称和特征,然后在空白处记录它们的两个特征。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活动评价展示
展示个别幼儿操作结果并请幼儿大胆说一说,自己是如何完成操作结果的。师生共同检查评价。
四、活动延伸:游戏《找房子》
小动物都有自己的房子了,我们也去看看我们自己的房子吧,首先请小朋友看一看自己胸前的钥匙,我们要根据钥匙上的标记,到外面去找一找自己的新房子,找到后,数一数你的房子里住了几个小朋友。
教师示范讲解。
幼儿活动,教师检查评价。
亲子游戏小学生数学教育活动:找规律
预设目标:
1、通过活动,学习按某一特征有规律地间隔排列规律排列。
2、在探索寻找活动中,选择不同的方法尝试有规律排序。
3、培养幼儿有初步的推理能力,发展幼儿创造力。
活动准备:1、各种排列规律的卡片。
2、各种颜色的木块、几何图形、贴绒图案若干。
3、操作卡片每人一份。
活动预设:
一、自由探索。
1、以游戏:“寻宝”引入活动。
让幼儿寻找藏在“草地”上的卡片,打开卡片看看上面有些什么?
2、讨论卡片上不同的变化,说说它们的排列规律。
二、发现规律。
1、观察卡片上物体的排列,让幼儿感知物体排列的次序规律。学习按颜色、几何图形、图案间隔排列的方法。
2、请幼儿补规律。找出卡片上物体的规律,想想接着应该排什么?
3、幼儿动手操作,把缺的补上去,将规律补完整,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补。
三、尝试自由排列。
1、介绍各组活动的内容和要求。
第一组:按颜色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颜色的木块进行间隔排列。
第二组:按几何图形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几何图形进行间隔排列。
第三组:按图案排列。选择两种或三种图案进行间隔排列。
2、幼儿自选操作活动,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地尝试进行有规律的排列。
3、请幼儿介绍自己是按什么规律排列的。
社会性亲子游戏教育方案__万能通用范文
社会性亲子游戏教育方案:分分家
目的:
1.寻找物体的不同特征,并按物体的某一特征作肯定和否定分类。
2.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的能力,促进幼儿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准备:
1.每个幼儿一块分类板(上用橡皮筋纵向一分为二),四种形状、三种颜色、不同大小的图形片12张(上画四类物品,如图)。
2.相关的演示教具、黑板。
3.幼儿已学过这种分类方法。
过程:
1.引出活动。
①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材料。
②请幼儿把这些图形片分成两个家,并说说分成了怎样的两个家。
2.幼儿第一次操作活动,引导幼儿按物体的某一特征作肯定与否定分类。
①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②展示幼儿的分类板,请幼儿介绍自己的分法,并给分好的两个家取个名字。如“是红色的家”和“不是红色的家”,“是乐器的家”和“不是乐器的家”等。
③引导幼儿把分类结果相同的分类板归放在一起。
3.幼儿第二次操作活动,引导幼儿分析、思考不同的家所依据的标准是否相同。
①教师提出要求:现在请你们用不同的方法再给图形片分分家。
②幼儿操作,教师观察。
③现在你分成了哪两个家?和谁的方法相同?请把相同结果的分类板归放在一起。
④讨论:分成“可以吃的东西”和“不可以吃的东西”的分类板和分成“可以坐的东西”和“不可以坐的东西”的分类板能不能放在一起?
4.幼儿第三次操作活动,引导幼儿体验变通的思维方法。
①教师提出要求:你们还有其他分法吗?分的时候,老师一念完儿歌“一、二、三,三、二、一,请帮图形分分家”,你们就应该分好,好吗?
②教师念儿歌,幼儿操作,分好者举手示意。
③教师逐渐加快速度念儿歌,幼儿连续操作三次,每次分完后均举手示意。
④讨论:为什么这几个小朋友总能快速分好?他们有什么好办法?
⑤请一位幼儿用大教具演示自己的分法,讨论他分得快的原因,体验变通的方法。
⑥小结:只要找出一个不同点,就能分出不同的家。
5.引出下次活动、的内容。
①刚才你们用了这么多方法,可老师一下子记不住,你们有好办法让老师记住吗?
②幼儿讨论,教师肯定幼儿提出的记录方法,鼓励幼儿在下次活动中记录。
延伸活动:
1.提供纸笔,让幼儿把每次分家的结果记录下来。肯定幼儿自己创造的各种标记,鼓励幼儿根据记录向同伴介绍自己的分类情况。
2.展示幼儿的记录结果,讨论怎样的记录方法让人一看就懂,建议幼儿把标记画得既简单又明确。
幼儿在学习按物体某一特征作肯定与否定分类时,虽然可以运用已有的分类经验,但难以全盘照搬。因为这种分类方法是要从一组物体中先寻找到某个特征分出一组,然后将剩下的物体口,井为一组。即以同一特征为标准,前一组作肯定分类,后一组相对于前一组作否定分类。这对幼儿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由于幼儿的发展水平不同,他们在学习这种分类方法时存在差异,所以教师在前次活动的基础上,设计了这一层层递进的活动,解决了这一分类活动的难点,引导幼儿学习了新的思维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把学习新的分类方法作为一种手段,十分强调幼儿数学教育的思维操练功能。如果教师能在活动中更好地体现师幼互动,幼儿与幼儿互动,就更有利于把预设的教育目标转换成幼儿的活动周标。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及时捕捉幼儿的反馈信息,引导幼儿通过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社会性亲子游戏教育方案:我在长大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照片和婴儿,让幼儿感受自己不断在长大,教育幼儿关心、体贴父母。
2、引导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
活动准备:
幼儿照片(小时候)一张、幼儿衣服(小时候)若干、三个月大的婴儿一位。
活动过程:
一、出示照片,导入课题。
“老师带来张照片,请小朋友猜猜看他是我们班的谁?”
二、让幼儿试穿小时候的衣服,感受自己的身体在长大。
“老师这儿有许多小衣服,谁来穿穿试试?穿上去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三、请来婴儿和妈妈,让幼儿在和她们的交往谈话中理解体会妈妈在宝宝成长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劳动。
1、请婴儿进场,让幼儿初步熟悉婴儿。
“老师请来了一位很小很小的宝宝和她的妈妈,你们想见见她们吗?”
2、启发幼儿提问,了解宝宝的生活情况。
“宝宝现在和小朋友都非常熟悉了,小朋友有什么问题问宝宝吗?”
四、通过谈话、比较等方法,让幼儿感受自己的能力在不断提高、体会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及亲人对自己的关爱。
1、教师讲自己小时候的趣事,启发幼儿谈论小时候的趣事。
“我们大家小时候都和刚才的可儿一样,几乎什么都不会、什么都需要妈妈帮忙。在老师小的时候,还闹过一次笑话呢!小朋友,你们想听吗?”
“小朋友,你们在很小的时候闹过笑话吗?”
2、通过婴幼儿比较,引导幼儿畅谈自己的本领,感受自己在能力上的变化。
“就这样,我们小朋友在爸爸妈妈爷爷奶奶老师的关心爱护下,从什么都不懂,到惭惭长大,学会了许多本领小朋友,你们现在有什么本领?能告诉我们吗?”
五、引导幼儿谈话“长大了干什么”,使幼儿从小树立远大理想。
“老师在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特别想当一名教师,经过我的努力,现在我真的成了一名教师啦!小朋友,你们长大了想干什么?”
“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从小应该怎么做呢?”
社会性亲子游戏教育方案:打电话多联系
一、活动目标
1、让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身体动作表示数字字形。
2、培养幼儿愿意与同伴合作、体验完成任务的乐趣。
3、通过学习制作名片,为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提高交往能力。
二、活动准备
1、课前收集不同的名片,让幼儿欣赏各种名片,了解它们的用处及图案。
2、请家长教幼儿学会正确书写自己的名字及家中的电话号码。
3、各色卡纸、水彩笔,110数字卡片。
三、活动过程
(一)、集中活动
1、教师出示110数字,幼儿说出上面是什么数字。
提问:你知道自己的电话号码吗?
你好朋友的电话号码是多少?
2、教师启发幼儿把自己的身体当成数字变一变
苏鑫磊:用两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连起来表示数字
吴磊:用食指当成笔写数字
谢越:将身体下蹲抱成一团表示数字
陈昕怡:将一手臂平伸或弯腰表示数字
刘郁:四肢并拢立正或躺着表示数字
3、玩“我是数字变、变、变”游戏
教师要求幼儿自由组合多人合作,把身体变成数字表现出来。
阙子龙:坐在地上,林泽龙小朋友躺在他的腿上组合成数字4。
有许多幼儿搭成火车,有的手拉手还有的躺着连接起来组合成数字
陈露:将身体下后腰,吴鑫杰小朋友站在她旁边组合成数字6。
4、玩“麦当劳”游戏
教师说一个数字,幼儿背对观众用自己身体上的麦当劳(臀部)写数字。例如:教师说数字4,幼儿背对观众脚尖踮起,用麦当劳(臀部)先左右,后踮起下蹲,写出数字4的字形。也可请一名幼儿用麦当劳写数字,请全班幼儿猜出数字
(二)、分组活动
一组:玩“麦当劳拔号码”游戏
幼儿自由组合,用自己的麦当劳表现自己或好朋友的电话号码,让同伴猜号码。例如:一名幼儿用麦当劳(臀部)写自己的电话号码:2884551,其他二位幼儿猜出电话号码,猜对后,给对方一个鼓励。(拥抱一下)
二组、制作名片
1、欣赏名片
提问:名片上有什么?名片有什么用处?
2、讨论:你想设计什么形状的名片?想一想,怎样使名片更好看?
3、幼儿设计制作名片,教师巡回指导。
a、提醒幼儿写清自己的姓名,家中的电话号码。
b、制作完的名片可以进行装饰。
章志楷:用手指印画在纸上,用水彩笔涂上各色的手指头,最后在手心里写上自己的姓名与电话。
陈璐:她爱吃苹果就把名片做成苹果形状。
子龙:把名片做成奥特曼形状。
希明:将名片做成心形。
谢越;把名片做成数码宝贝形状。
4、幼儿之间相互介绍,互赠名片,并说一句祝福语。
(三)、延伸活动
1、课余时间,鼓励幼儿制作名片送给朋友。
2、利用名片玩角色游戏。
教师分析及活动反思
1、整个活动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然、愉快的学习环境,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在活动中幼儿语言交流特别多,不断地与他人互动,形成了良好的师幼互动,互相学习的气氛。
2、让幼儿玩中学,学中玩,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特别是游戏“我是数字变变变”“麦当劳”“麦当劳拔号码”等,让幼儿自由组合,幼儿用自己的身体变数字,用自己的麦当劳(臀部)写数字,趣味性较强,幼儿玩得很投入,很开心,同时发展了幼儿想象力。
3、让幼儿自由设计名片,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幼儿设计的形状真是多种多样,让我十分惊喜。有水果形、月亮形、心形、小鸟形、蝴蝶形、花朵形、葫芦形、手指形、星星形、还有一些动画人物有奥特曼、数码宝贝、皮卡丘,形状十分可爱,幼儿也很喜欢打电话这种交往联络方式,通过此活动,促进了幼儿的交往能力,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成功的喜悦,也使我更深刻地感到幼小衔接的重要性。